疫下六成食肆曾倡減租卻被拒 有店主嘆外賣平台收費過高難救生意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多時,食肆在政府多輪防疫措施下,生意大受影響;但有調查顯示,過去兩年間有超過六成食肆曾向業主要求減租,卻有過半是被業主拒絕。有位於銅鑼灣的食店店主指,店舖生意最差時曾要每月蝕十多萬元,對其業主願意減租一成多已很滿意;他又透露,現時不少客人會先問是否有電子支付才入內光顧,數碼化在一定程度能幫助生意,然而部分外賣平台收費過高,佣金佔比高或推出優惠不貼合,無法真正協助他們轉型或增加生意額。

有香港大學金融學系學生早前就香港飲食業中小企於疫情期間面對的困境和數碼化情況進行調查,銅鑼灣忠記粥品是其中一間接受訪問的店舖。(受訪者提供圖片)

大部分受訪店主認為數碼化有助增加生意額

有香港大學金融學系學生於今年6月至7月期間,以訪問和網上問卷方式,就香港飲食業中小企於疫情期間面對的困境和數碼化情況進行調查。他們發現,近九成受訪食肆表示,過去兩年多主要面對翻桌率減少、客人大幅減少導致收入下降,而七成的食肆需以借款、動用積蓄等來維持經營;僅三成受訪食肆指業主願意減租。此外,有八成半的受訪者曾利用數碼化方式來嘗試加生意額,並有七成人認為有助改善生意。

銅鑼灣忠記粥品負責人李先生指,餐廳經營手法是薄利多銷,每一波疫情都對生意打擊很大,最嚴重時客人大減五成以上。他表示,自前年疫情爆發,香港旅客「跌晒」,生意亦「跌晒」,無奈之下只能將店內人手減半、自己兼顧送外賣、樓面等工作,並靠本地客生意勉強維持基本開支。他透露,約900呎的店舖過去每月租金逾11萬元,他早前向業主提出減租,獲業主理解並減租一成;李先生坦言,聽聞有店舖租金不跌反升,「業主唔容易,減租一成我都好滿足。」

疫情下無接觸支付大有優勢,加上政府推出消費券刺激經濟,李先生的店內亦增設了Alipay和八達通等電子支付,並加入了多個網上外賣平台。「客人會問有冇八達通、支付寶等等先入嚟食。」 但李先生表示,部分平台的佣金很高,而AlipayHK平台則功能較多,也提供頗多優惠給小店。他指,為了吸客,外賣會「落足料」,「份量畀多少少,『著數」』過堂食。」他又指,數碼化階段「唔太識科技」,相對而言,支援服務也很重要,「唔會裝完走咗去,有問題唔知搵邊個。」

螞蟻集團:推動數碼轉型,人才培訓是關鍵

螞蟻集團大灣區戰略發展及政府事務執行副總裁陳婉真指出,疫情推動本港數碼轉型,但對飲食業中小企來說,或會較為複雜和具挑戰性。她提到「financial literacy」,即「金融素養」的重要性,即一般人理解與金融相關的術語和問題的能力,指出在數碼化過程中,人才培訓是關鍵,認為如食肆員工如能具備少量科技知識,情況將更為理想。陳婉真指,考慮到投放資源培訓員工,對不少小型食肆老闆是很大負擔,因此認為政府有必要提供初階科技培訓課程,以加快數碼城市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