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M巾.片】男同學初接觸、動手做衛生巾:原來M巾入面係咁!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這天,一群中學生耐心坐在座位上,他們四人為一組,每人一手提着針,一手拿着一塊衛生巾形狀的布料,把它與另一塊棉布小心翼翼地縫起來。有男生對眼前的「衛生巾」好奇不已,有人更表示未見過衛生巾「真身」,大呼「原來入面係咁!」;而女生們則安靜地坐在一旁,小聲討論該如何縫紉。
生產能夠重複使用的布衛生巾的「棉樂悅事工坊」社企創辦人林念慈(Claire),這天來到天水圍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與一眾中學生分享用布自製衛生巾的方法。Claire來自台灣,她在過往到尼泊爾工作的經歷中,留意到學校或社會的月經教育並不足夠,於是大力推廣正向月經教育。她要透過布衛生巾,令更多女孩認識自己身體是怎樣一回事,同時尋找月經與環境友善相處方法。
攝影:黃寶瑩;攝錄:王海圖

這群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的學生來自不同年級,對月經亦有不同認識:男生對月經一知半解,平常接觸衛生巾的機會亦廖廖可數,充其量只是在家中的洗手間、電視廣告或某大型連鎖藥房見過衛生巾的包裝,未曾親眼目睹衛生巾的「真身」;而女生說起月經,就不禁大嘆「女人的煩惱」:衛生巾感覺侷促、頭痛腹痛,有時還會漏經。

這群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的學生來自不同年級,中一至中六的男女學生也有,而女生對衛生巾早就見怪不怪。

尼泊爾缺月事教育 帶頭製布衛生巾鼓勵認識身體

林念慈來自台灣,在尼泊爾工作多年,她觀察到當地一直缺乏月事教育,後來更慢慢發現,原來不只尼泊爾,台灣或者世界各地也缺乏月經教育。「一般學校比較少做月經教育,比較少認識自己的身體;另一方面就是在整個社會或者家庭,不會討論這件事情,所以當月經來的時候,或者身體出了狀況時,都不知道怎麼辦。」

Claire首先教授基本衛生巾知識,包括製造物料等等,中六男學生在堂上比女生們更積極回答。

於是她隻身跑到尼泊爾,自2013年起就大力在當地推動月事教育,與當地婦女分享正確月事知識,例如該如何處理月事來時的不適。她又聘請了尼泊爾婦女生產以布製造的衛生棉,希望透過布衛生巾可以取代一次性的衛生巾,讓女性覺醒身體意識之餘,也推動環保減廢。

學生親手摸材料 學自製衛生巾 

與尼泊爾相比,香港的情況或許較好,學校有性教育課,女生也能從生物課知道月經如何形成。不過,社會似乎總有種無形風氣,對於「月經」兩字難宣之於口,有男學生今天第一次看見衛生巾內裏構造、也有女學生聽見新式月經用品不禁張大嘴巴。這天,林念慈來到香港,跟一眾學生教授布衛生巾的做法,以及分享她在尼泊爾的所見所聞,以及向他們提供不同月經用品的選擇,讓學生對月經這回事,有更多認知。

由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主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環球領袖訓練計劃 Leaders to Leaders 活動,每年都會邀請環球領袖來港分享,希望透過他們分享的故事提升本地年輕人的國際視野及創意。今年 12 月,除了來自南非推動大眾認識白化症的Sethu,活動還邀請了推動女性權益的阿塞拜疆女性Zara HUSEYNOVA、實踐及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台灣女性Claire LIN到港。 2019 年 3 月,亦有 5 位環球領袖到港,舉辦更多的活動及工作坊。Leaders to Leaders 亦有海外學徒計劃 (Overseas Apprenticeship),予 18 至 35 歲年青人參加,被選中者會獲得資助跟隨環球領袖到海外實踐約一個月的社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