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黑膠店】夫妻創隱世小店 女孩拿起舊唱片哭了 回憶湧現

撰文:廖俊升
出版:更新:

走訪南丫島榕樹灣大街,街上一半是本地人,一半是外國人,人們悠悠的慢活著,有人踏單車,有人坐在咖啡店看書,老辦館的老闆如常熱情擺檔,這個清幽的小島與繁鬧的中環,僅一海之隔,卻有兩種生活方式和態度。
大街上盡是街坊生意,沒有超級市場和街市,要不是擺賣鹹魚、蝦膏和缽仔糕的辦館和小食店,就是精品手信店和餐廳;然而,唯獨在一座兩層高的小房子上,有一家小店播著西洋音樂,掛起了「南島黑膠」招牌,賣黑膠唱片,他們藏於大街中,與其他商店格格不入。不過他們說,這就是他們的特色。

創隱世黑膠店被嘲「無厘頭」

「無厘頭、嚇親人,這裡不是食肆就是士多,忽然多了一間『咁嘅嘢』。」南島黑膠老闆娘Fion笑言,街坊對他們的出現無不感驚奇。

2014年,Fion與先生阿Ming在南丫島開了一間黑膠唱片店,最初他們經營地舖,立於大街上,周遭環繞著餐廳與小店;後來地舖租約期滿,搬到一樓的樓上舖,同樣在大街中,不過就要通過一條漆黑的梯間,方可抵達,更添一分隱世感覺。

南島黑膠,現於榕樹灣大街一樓舖位營業。(廖俊升攝)

畢竟這裡遠離市區,受眾多是島民,這不禁令人擔心,開唱片店,真的會有人來幫襯嗎?「有一次在茶餐廳碰見一位熟街坊,他發現這店是我們經營的,他就驚訝地說『原來是你們!我還跟別人說,誰會這麼笨在這裡開唱片店⋯⋯』在南丫島開店已經很奇怪,還要開唱片店,不知有沒有人會來。」Fion笑說。

樓梯間的牆上,貼滿了各類經典唱片。(廖俊升攝)

不過,他們由不被看好,直到現在已是第五個年頭。他們慢慢贏得口碑,更把「格格不入」的形象,化成了小店的特點。「不擔心做不下去,如果發燒友想找我們,無論開在哪裡,地舖也好、樓上舖也好,他們都會過來。我覺得南丫島街坊也希望這裡有唱片店。」Fion希望,唱片店能成為大家的靈魂救贖者,人們帶著疲勞,從市區來到南丫島,到唱片店聊聊,聽聽音樂,然後能夠放鬆回去。

當初選擇在南丫島開店,他們並沒有太大掙扎,決定只於電光火石間,「主要是租金較市區平,如果開在市區,可能都會被周圍環境令到我們變得好市儈,因為要交貴租。」作為音樂發燒友的Fion,覺得這一個地方,應該至少要有一間唱片店,「以前有一間唱片店,但已經消失了一段時間。」

榕樹灣大街上,不是食肆就是士多,黑膠店顯得獨特。(廖俊升攝)

入島六年 見盡小島風情

夫婦二人原本居於市區,在港島工作,一次工餘時間入島郊遊,發現了一間唱片店,這裡成為了她們的秘密基地,「我們很喜歡去逛唱片店尋寶,很久之前南丫島有一間唱片店,都是這個原因,我們才常常入島,可惜那一間唱片店早已結業」

久而久之,他們開始熟悉南丫島,更產生搬入南丫島的念頭,「不如直接搬進來吧!我們做的決定很不切實際,那時覺得可以試試,然後就去做。」2013年起,他倆在南丫島租了一間房子居住,成為了島民。

南丫島與中環及香港仔始終有一海相隔,每次離島也要花半小時船程,每隔一小時才有一班船,始終不及市區交通方便。Fion一星期也會出市區三、四次,「都是看心情,如果這裡的東西吃悶了,就出香港仔吃」雖然市區的日常用品較島上便宜,但她並不在乎,「很多東西在島上能買,有士多辦館,最多貴幾蚊,當是幫襯一下街坊。不過都有人會拖著車仔,出市區買一大堆物品回來。」

在Fion眼中,南丫島是充滿人情味的小島。(廖俊升攝)

南丫島的面積雖大,亦有約6000人居住,但設施卻非常落後。島上只有一間銀行,兩部櫃員機,Fion也曾因排隊提款,險些錯過了船,「這間銀行只開星期二、四、五,很不方便!以前的櫃員機是老爺機,很多人排隊,趕船的住客多得佢唔少!我也試過了,真的好驚!」此外,這裡連街市也沒有,「有些人釣海魚,然後在街邊擺賣。」

這裡的人情味,讓她很快融入這個小社區。「這裡只有三間茶餐廳,其中一間不夠貨,便會去另一間借貨,他們不像在競爭。有甚麼問題就『拍爛檔』,你不夠貨我供應給你。大家街坊街里,熟了就不會計較。」談到這裡的小故事,Fion變得雀躍,如數家珍。

「試過有人落街買豉油忘了帶錢,士多老闆會讓他們賒數,『得啦下次先,驚你走咗去咩』,很豪氣。這裡的街坊都很熟,大街上碰到的,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人。彼此不太計較,但如果你不是島民,他們也會先保護自己。」這種人情味,在今天市區中已相當難尋。

不少客人特意上來聽音樂,Fion笑言,有一位法國的年輕人,每星期定時上來聽音樂,每次聽兩、三小時,好像吃藥一樣定時。(廖俊升攝)

小店見人生百態 以歌會友聚點滴

開店之初,還是黑膠熱潮興起前,只有寥寥客人,因此那時每一位客人的舉動,她都特別記得。有一位女孩曾上來,找出一張電子音樂的大碟。女孩頓時呆住,緊緊握著唱片,咬著著唇,眼睛變得通紅。Fion上前問她可好,她坦白道,昔日家裡並不富裕,父母卻因疼愛她,辛苦儲下了錢,買這張唱片給她。如今她再看到這張唱片,那段回憶湧現眼前。黑膠唱片載著的,並不只是音樂,更是美好往事。這一件事,Fion久久未忘。

Fion又說,四年前,一位街坊穿著拖鞋,來到南島黑膠,在碟海之中不斷找尋,終於找到他的目標。他拿起那張唱片,打量了一回,然後放下離開。隔了一會,他又回來,這次他想也不想,直接拿起心頭好付款。

「他買了世界級鼓王Steve Gadd的唱片,原來那位客人是打鼓的,我先生也喜歡打鼓,他們聊得非常投契。」彼此慢慢變成朋友,難得遇上知音,夫婦二人將自己深愛的Steve Gadd珍藏大碟,借給那位客人。

隔了一段日子,那位客人又再回來,打算把唱片歸還,豈料那張唱片突然多少一些小變化,「他回來還碟,說『這是送給你們的』,我們一看,碟上多了Steve Gadd的親筆簽名,還寫上了我們店的名字!然後他又說『再送你們一分禮物!』,他再送我們一張全新的Steve Gadd簽名大碟。」原來那時候Steve Gadd來港演出,客人專程拿著借來的大碟,去索取簽名,送給兩位知音人,「那一刻真的很感動,這個舉動真的好有心。是四年前,好難忘。」

這張Steve Gadd的唱片,他們還在好好保存。(廖俊升攝)

迎難而上 繼續做音樂夢

「想做一間店,客人買得開心,離開又開心,可以帶走一段美好回憶。說得好像童話,但的確試過。」他們在南島黑膠,慢慢實現了這個夢想。可是,夢想往往非常奢侈,店子也曾是他們的生活重擔。他們曾面對約滿加租,由地舖搬到樓上舖;也試過住所加租,要搬到舖頭住;甚至要節衣縮食,每月收入僅僅能抵過舖租;如今,先生抱病在家,這半年,Fion獨力支撐著店子。這些日子,縱使難過,也通通捱過了。

「有很多人問,其實你們做得來嗎?老實說,賺大錢一定無可能,但路還是要走下去。我們面臨過幾次差點交不了租,但最後都過了。我們曾因住所加租,搬到舖頭住,沒所謂的,我們攬住碟也可以。過得很困難,但通通都過了。」

Fion認為,比起賣音樂,南島黑膠更像一個分享音樂的地方。(廖俊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