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店之死】商務進駐文化博物館 葵花書屋結業 文化人噩耗

撰文:李智智 王譯揚
出版:更新:

在三中商雄踞天下的年代,「葵花書屋」是不少文化人「精神糧食」之地,不過,繼去年十月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的分店結業,現在僅存一間位於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亦都不保!據了解,該書店不再獲政府續約,改由商務進駐。有資深傳媒和文化人士大嘆不捨,形容是「噩耗」,認為本港書店版圖被中資「三中商」霸佔,令可發表多元聲音和文化的小店逐漸消失,「所有靚舖位都侵佔了,事實正反映香港出版自由和空間被人扼殺」。

位於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的「葵花書屋」傳出將於下月結業消息。香港01記者到場了解,該書店職員稱最近投標失敗,商務印書館獲中標承租。記者翻查康文署資料,葵花書屋過去多年一直獲香港文化博物館禮品店的經營權,不過署方於今年3月12日,改向商務印書館批出有關經營權,合約為72個月,由今年6月17日至2025年6月16日。記者亦發現,商務印書館早於2014年5月已進駐香港歷史博物館,開設主題圖書禮品店。

記者翻查資料,「葵花書屋」前身為「向日葵文化良品」專門店,其2006年起進駐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地面大堂,主要銷售文化藝術類、以香港為本位的相關書籍、影音、藝術精品及展覽專題紀念品。該店於2013年7月因翻新而易名,以橡白色和太陽花黄色為主調,入口兩邊的「即日 TO-DAY 放映」展示窗,復刻舊時戲院張貼劇照,成為店舖「打卡」亮點,亦以配合博物館為期5年的「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

(王譯揚攝)

「向日葵文化良品」於2001年10月成立,於2003年在新城市廣場開業(約2年後結業),其後分別於中環大會堂、尖沙咀文化中心、沙田文化博物館及中半山孫中山紀念館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開店、冀「推動藝術進入平常生活」,其中位於中環大會堂的分店一度退場,相隔6年後,於2011年再重新進駐。不過,多間分店都相繼結業,包括位於尖沙咀文化中心的分店於去年10月23日結業,以低至4折清貨。現時最後一間的沙田文化博物館分店的結業,意味文化人將消去僅存的聚腳點。

「向日葵文化良品」位於尖沙咀文化中心的分店於去年10月結業。(「向日葵文化良品」fb專頁圖片)

「向日葵文化良品」負責人為王嬋卿,其女兒李向晴更擔任公司秘書。據悉,王嬋卿早年於歐洲留學,修讀藝術。據店方官網稱,該店希望在商業掛帥的社會,讓藝術融入平常生活,平衡物質與精神需要,故積極搜羅東西方文化、音樂及藝術有關書籍、光碟和精品,又與本地藝術家合作推出產品,「為有心人提供另類選擇」。

記者亦發現,王嬋卿除了開設書店,亦不時協助作家朋友設計和出版書籍。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副教授盧偉力20多年前出版的首本詩集《我找》封面由其同學王嬋卿設計,封面畫更是她女兒李向晴四歲時繪畫。最近《岳圖探索繪本集魔戒》亦是由王嬋卿協助出版。

「真的很捨不得!」資深記者、自由撰稿人潘惠蓮向香港01表示,昨葵花書屋打算寄賣書本時,從職員口中驚聞書店結業消息。她透露作為沙田街坊,經常在該書店「打書釘」,「因店內美術、歷史和文化書籍包羅萬有,不少文化人必定到此一遊,沒想到它會有結束的一天」。

商務印書館為聯合出版集團子公司,屬中資背景。(資料圖片)

自80年代開始就做記者的潘惠蓮,曾採訪八九民運及汶川大地震,如今雖退下火線,仍關注香港出版自由和空間狀況。她認為,事實反映中資「三中商」不斷在本港插旗霸位,「它們的版圖愈來愈大,趕絕可容許發表多元和敏感言論書籍的小書店生存空間,變相扼殺香港人出版和言論自由」。

潘惠蓮補充,打算在葵花書屋的沙田分店寄賣的《尋找「美人魚」楊秀瓊──香港一代女泳將抗日秘辛》談及敏感話題和本土歷史,「三中商不會容許售賣這樣書籍的」。她又稱,如書店容許,願意繼續寄賣,「陪伴書店度最後時光是我的光榮!」

她又稱,不少紥根博物館的小書店消失,包括紥根尖沙咀香港藝術館的中國藝術書店老字號「大業藝苑」,早年亦被迫離場。她認為,現時進駐博物館的精品店和書店只是為服務旅客,主力售賣紀念品,與以往書香文化氣息大相徑庭。

康文署回覆查詢時稱,香港文化博物館禮品店的經營權一向以公開形式招標競投。目前的禮品店營辦商「葵花書屋」的經營權至今年六月約滿終止。新的禮品店營辦商為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根據政府招標準則,館方會先行對投標者的建議書進行技術評審,然後才評審租金建議。一般而言,技術建議和租金建議兩者合共總分最高的投標者,會獲館方推薦取得經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