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個半月砌理想社區模型 奪獎中學生:感覺尖沙咀是大人的世界

撰文:黃桂桂
出版:更新:

香港測量師學會舉辦「構建『你』想尖沙咀」地區發展創作比賽2019,旨在使年輕一代了解測量師在城市發展,尤其在活化、保育及重建中擔當的角色。比賽分3D模型及多媒體兩個組別,有24間中學,近200名學生報名參加,得獎作品於11月3日至17日在尖沙咀美麗華廣場展出。

保育文化 「不能被歷史淹沒」

3D模型組別的冠軍由德望學校的中三學生宋珈盈、吳珈連、林愛純及黃詩淇奪得。她們的作品以火車鐵軌連繫尖沙咀不同地標,將開埠至今不同時期的尖沙咀重現大眾眼前。林愛純指,參加比賽的導賞團後,對尖沙咀有更深入的認識,「以前一直覺得尖沙咀是一個遊客區,好多人,現在才知道尖沙咀原來有好耐歷史,有好多具價值的建築,例如鐘樓是以前九廣鐵路火車站。」

來自德望學校中三級的宋珈盈、吳珈連、林愛純及黃詩淇奪得3D模型組冠軍及最具創意大獎。(黃桂桂攝)
團隊以模擬火車鐵軌把尖沙咀不同地標連接起來,將開埠至今不同時期的尖沙咀重現大眼前。(黃桂桂攝)

而同樣來自德望學校的中四學生江巧遙奪得多媒體組別冠軍,她亦關注尖沙咀的文化保育工作,作品透過互動裝置與實物交錯展示,讓大眾感受不同年代的尖沙咀。「我想以科技保育文化,不能由得香港的文化被歷史淹沒,所以作品將一些消失的文化重現香港人眼前,例如曾灶財的墨寶。」江巧遙說。

德望學校中四生江巧遙透過互動裝置與實物的交錯展示,讓大眾感受不同年代的尖沙咀,「尖沙咀有很多具豐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應予以保護,不能由得它們被歷史淹沒。」(黃桂桂攝)

最後一個暑假 花個半月拼模型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四名中六學生陳梓軒、黃劭臻、楊溢軒及梁瀚鈞的3D模型及短片分別奪得3D模型組別亞軍及多媒體組別季軍。中學生涯的最後一個暑假,他們幾乎每天回校拼砌模型,由7月中至9月初,四人足足花了個半月完成模型作品。作品把城市工作分為三部分,包括社會、經濟及環境,例如利用地底空間為青年提供自修及居住的空間,又提出在各大酒店地底安裝廚餘回收管道。

梁瀚鈞同學表示,「以前一直覺得尖沙咀是一個很商業的地方,車水馬龍,欠缺地方特色,是香港文化沙漠的代表,深入了解後,方知道尖沙咀也有很多文化元素,例如1881、清真寺等。」他們認為尖沙咀太偏重經濟,忽略了環境保護,黃劭臻同學指,「尖沙咀有好多大型酒店,製造很多廚餘,尤其是自助餐,所以我們在作品中加入廚餘回收機制。」藉此讓尖沙咀在發展經濟同時,做到可持續發展。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中六級學生(左起)楊溢軒、黃劭殝、梁瀚鈞及陳梓軒,奪得3D模型組別亞軍及最具創意大獎。(黃桂桂攝)
團隊建議增設大型商場,集購物及表演於一體,同時又善用地底空間,為青年提供居所及自修的地方,並建議增設跳蚤市場,讓不同族裔的人營商。(黃桂桂攝)

尖沙咀是「大人的世界」 「與自己距離好遠」

至於作品中特別着重「青年」,黃劭臻指,他們是一群來自屯門的中學生,很少去尖沙咀,感覺尖沙咀是一個「大人的世界」,不是年輕人的世界,「尖沙咀有好多大酒店、大型商場、名牌、酒吧、高級餐廳,感覺與自己距離好遠。」

同樣來自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奪得3D模型組別季軍的林靖翹、周昕葆亦同意尖沙咀對她們而言很有「距離感」,周昕葆稱:「尖沙咀與屯門很不一樣,屯門空氣清新啲,尖沙咀『高級』啲、空氣污染同光污染勁啲。」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中四級學生林靖翹(左一)、周昕葆(左二)、黃鈺童、謝沛妍及陳保晴奪得3D模型組別季軍。(黃桂桂攝)

中學生心中的理想社區

問到何謂一個理想社區,黃劭臻認為一個理想的社區,應要做到「多元文化包容,不同階層、種族的人都能夠公平使用設施,所有人能夠安居樂業。」而奪得多媒體組別亞軍的章綿康及余柏安,在其短片內給予另一個答案:世上沒有完美的社區,每一個社區總有些問題,重要的是社區內的持份者能夠「一齊聆聽問題,找出問題,繼而解決問題」。「這是我這幾個月以來,看着香港發生的一切最大的感受。」章綿康說。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中六級學生章綿康、余柏安的短片奪得多媒體組別亞軍及最具創意大獎。團隊的影片以《末日》一曲實穿,提出多總解決社區問題的方法。(黃桂桂攝)
章綿康:「這是我這幾個以來,看着香港發生的一切最大的感受。」(黃桂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