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區年花近百萬興建避雨亭 區議員:需砍掉重練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新一屆區議會於新年度陸續開會,不少人寄望奪多區大多數議席的民主派,能有一番新氣象。日前,記者翻查區議會文件,發現葵青區自2016年起便恆常花費約100萬在美化或建造避雨亭中。2018年內完成的三十八項的地區小型工程,更有近三份之一為避雨亭的美化或建造工程。
避雨亭原意為方便居民外出,避免日曬雨淋,其長椅能供居民休息,惟避雨亭實際成效欠佳,其設計並不能有效地為市民遮擋日光和雨水。新舊葵青區議員又是如何看待「避雨亭」之都?

不能遮蔭擋雨亭  市民寧亭外候車

記者隨機到數個葵青區新建避雨亭視察,惟發現避雨亭設計強差人意,基本的遮蔭和避雨功能都未能做到。當中只有少數避雨亭設有座位,供市民候車時能坐著等待,並未能做到當初建設的原意。雖然避雨亭位置大多鄰近小巴站附近,確實能供市民暫時避雨之用,惟其設計使效用未似預期。有部份避雨亭建造位置不適當,更大大降低它們的使用率。

+1

原意助長者候車

其中,位於葵涌念祖街與榮祖街交界啟廉樓附近避雨亭,不但乏人使用,其功效亦成疑。記者現場觀察,就算市民站在避雨亭下,依舊被陽光直射。上屆葵青區民建聯祖堯區議員鮑銘康受訪時指,避雨亭為區內多長者而設。他解釋,等一班前往美孚的小巴平均要等上約十分鐘,此時避雨亭的座位就能供長者暫時休息。他稱:「始終香港都比較易落雨,下車時候能方便市民拿傘出來使用,不用一下車就拿著一袋二袋淋雨,所以如果(避雨亭)建造在小巴站附近都很有用處。」因此,他認為避雨亭仍有其效用。

卸任區議員:改善應要由居民向民政處反映

被問到為何葵青區區議會常批出避雨亭工程時,他回應是因為避雨亭工程較為簡易,負責工程的民政處只需要事前檢查地下有沒有電線、水管後,就可以建設。他指過往有留意到避雨亭的問題,但因地區小工程本來就有限制,要由居民向民政處反映問題後,民政處再考慮怎樣去改善。

新任區議員倡「砍掉重練」

接任祖堯選區的區議員、葵青傳承蔡雅文則認為避雨亭應砍掉重練。他指曾到區內視察,認為現有避雨亭既不能有效遮雨及遮陽光,即使祖堯區為老人村,避雨亭依舊少有長者會使用,其座位更沒有人會坐,他認為可改良避雨亭。

對於鮑銘康解釋避雨亭能方便市民下雨時取出雨傘,他則回應:「沒錯,的確(避雨亭)在落車位固然能夠這樣。但考慮到部份避雨亭位置是在斜路上、奇怪的位置上,所以這個(說法)可圈可點。」

倡仿效粉嶺建連貫避雨亭

他建議,「如能將現有的(避雨亭)拆除,然後在整條路上重新建設避雨亭會更好。」蔡雅文指出其實這類型事件是有先例,如粉嶺站到田心運動場一帶也有同樣設施。

除了避雨亭外,蔡雅文希望能為區內爭取更多康體設施,因為區內長者眾多,惟只有五個旗盤和欠缺管理且使用率低的公園供他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