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科技|長者中心引入機械人溝通大使 可對話、溝通、講笑話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長者與資訊科技,看似是有着不可跨越的鴻溝,不過香港社會愈趨高齡化,長者服務是否都能用科技產品提供協助?近日有長者中心引入了全港首個「機械人溝通大使」,負責發布活動資訊、回答長者提問,又會說笑話和關心他們。為了提高友善度和親和力,「東仔」外表有如Q版太空人的機械人,更是一班長者有份參與設計,經過兩年時間終見到成品,長者們都表示「好感動」。

由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推行的社創「騷‧In‧廬」計劃(第五季),與設計顧問Eureka及機械人公司Roborn合作,一同進行「長者中心再想像」項目。他們由2019年11月起一同參與「東仔-語音互動機械人」活動,並邀請了三間在地理位置及服務人口組成各有特色的長者中心,透過工作坊收集長者的意念和提議。位於秀茂坪的東華三院方肇彝長者鄰舍中心是其中之一,並有14位長者會員參與機械人的共創過程。

現時「東仔」放於中心入口當眼處,長者和職員對它的反應都很正面。(呂諾君攝)

雖然中心內會員平均年齡較高、智能手機普及率較低,但以機械人增進會員溝通的概念,正來自一位目不識丁的長者會員郭桂蓮。61歲的桂蓮在參與工作坊時,曾表示希望「東華三院中心會有個東仔」,她又透過砌積木和錄音公仔,構思設計出「東仔」機械人的雛型。她表示,現時的科技太先進,長者們不太適應,但近月中心內有了「東仔」後,可以對話、溝通,也較易得知中心有甚麼活動,她亦對終於見到成品表示高興,「終於見到真身,好開心!」

能分擔中心職員工作

另一位會員梁慧霞指,初時只想到東仔可以回答有關中心的問題,後來發現東仔還會講笑話,又會在天氣乾燥時關心她要塗潤膚膏,也懂得教她煲甚麼湯水。她認為,中心職員雖然友善,但平日工作繁忙,機械人日後或可分擔他們的工作。至於朱秀蓮剛指,現時「東仔」只有聲音,有時長者們或會聼不清楚和容易忘記内容,希望可以在螢幕增加影像和文字,例如介紹旅遊或行山景點時,在螢幕增加該地點的影像會更吸引。

東仔除了可以回答有關中心的問題,還會講笑話,又會關心和教長者應煲甚麼湯水。(呂諾君攝)

JCDISI署理總監陸永康博士指出,香港15年後將有半數人口年逾50歲,而社會亦需要提前為長者服務作長遠規劃。他強調,JCDISI的項目一向着重用家的觀點,設計並非只在乎美觀、實用或是否應用到最新科技。「騷‧In‧廬」項目經理鄭依依亦指,是次計劃和機械人設計加入了長者友善元素,以提高產品的科技包容度和親和力,將科技帶入長者實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