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博評】本地足球員,應該值得更好的待遇?

撰文:波三痴
出版:更新:
尚記得當年筆者於英國留學,有同學獲球會簽約成為學徒球員,已經可以有300英鎊的周薪。一個月頭有1200鎊,折合港幣約15000元,算是很理想的收入。為何香港還有4000元的職業球員合約?
波三痴
為何本地足球員,總給人搵唔到食的感覺?(資料圖片/陳嘉元攝)

看完兩篇分別來自01體育及01博評的文章,【港足.博評】本地足球夢何價?從黃興桂惹火留言說起【港足日與夜.馮嘉奇】嘆香港球圈十年如一日 要為球員尋回尊嚴不期然就會想,為何足球員,或者運動員的薪金都比正常人高?但為何本地足球員,總給人搵唔到食的感覺?

首先,要明白足球員的薪金應該如何計算。一般正常的工種,會因應學歷,表現及年資而獲得不同晉升機會,令薪金逐步向上調整。舉例,你大學畢業後進入一間公司,正常可以由文員,慢慢晉升到主任,經理。到你40歲時,可能你的薪金已經上漲數倍。而當你到達退休年齡時,你可能已經有足夠的儲蓄或投資,令你退休後生活無休。由23歲(以正常大學生畢業年齡計)到退休的65歲,你總共有42年時間,去為你的人生打算。

但足球員往往相反,會因年資令薪金慢慢地向下調。足球員生命較為短暫,舉例你天資甚高,18歲出道,正常地踢到35歲左右便需要退休。只有17年的時間去準備退休後的生活。當然,你可以說退休後可以重新工作,但當一個足球員,由35歲開始重新投入社會,其實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有幾多球員可以像01體育另一篇文章,【港足日與夜.謝德謙】打四份工的鋼門 守住現在開拓未來的謝德謙一樣,可以守住現在開拓未來?而且,當你閱讀內文,你會知道,謝德謙日睡4到6小時,以一名足球員來說,休息時間絕對不足。

因此,足球員的薪金往往會比正常工種高一點,因為他們都是押上了自己的人生,以17年時間,去換來正常42年時間的賺錢機會。足球員退休後,出路的確不算多,最正路的不外乎足球教練,健身教練,足球評述員等等。因此,保障的確不算太高,所以在位時高一點的薪金是絕對公平的。

謝德謙日睡4到6小時,以一名足球員來說,休息時間絕對不足。(資料圖片/葉家豪攝)

尚記得當年筆者於英國留學,有同學穫球會簽約成為學徒球員,已經可以有300英鎊的周薪。一個月頭有1200鎊,折合港幣約15000元,算是很理想的收入。為何香港還有4000元的職業球員合約?筆者又有朋友曾為職業足球員,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在頂級聯賽的生涯,改投較低級別的聯賽。原因是較低級別的聯賽的出場費加起來比頂級聯賽的薪金還要高。全因香港球壇的不健康生態,形成了這個奇景。

首先,外國球會的主要收入,可分為電視轉播費,商品贊助,球衣及精品售賣,球賽收入及比賽獎金。基本上每一項都與球迷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但在香港這個奇特的生態下,球隊要出資才有機會令電視轉播,電視轉播費不是收入,而是支出。球衣及精品售賣?香港有些球隊甚至連球衣也沒有出售,因此這項也絕不會是球會主要收入之一。球賽收入,一個平均不到一千人入場的聯賽,要做到收支平衡已經是首要難題,何況要將此成為盈利?

港超聯賽事總獎金為120萬元,冠軍可獲48萬元獎金。足總盃賽事冠軍10萬元獎金;菁英盃冠軍10萬元獎金。高級組銀牌冠軍15萬元獎金;即使其中一隊贏盡所有錦標,也只得83萬港幣的獎金,對於球隊一季班費過千萬來說,連十份一也沒有,能補助多少?

在這個大環境下,向夢想進發,發足球夢已經不止於球員本身,整個球壇其實都向著發足球夢這個方向去維持。如果如黃興桂先生所言,是球員不夠努力,沒有好好運用一日24小時,沒有去找做兼職幫補生計,這個想法未免有點落伍。你要球員追夢,但又要他不可以專心,要為生活煩惱,這是甚麼道理?為何不是足總不夠努力去為球員爭取合理待遇?為何不是政府改善政策去令運動員有合理薪酬?黃先生所言,就是老闆沒有支付合理薪金不是問題,而是員工沒有找兼職但又怨老闆沒有支付合理薪金才是問題,合理嗎?

如果如黃興桂先生所言,是球員不夠努力,沒有好好運用一日24小時,沒有去找做兼職幫補生計。(網頁截圖)

黃先生經歷過香港經濟起飛的時代,的確當年肯捱肯搏就有機會。但時代轉變,現今的香港連捱的機會也沒有。別說運動員,現今的年青人,連將來也未能望得到,點捱?從01新聞八大排名愈高窮學生愈少 港大清貧生:跟同學差距一頓飯見端倪中節錄:基層生升讀大學及上流機會,受限於窮家庭的經濟條件及眼光,「即使考了進來,也要不斷做兼職幫補,因此要放棄很多機會及活動,如何跟人比?」而另一篇01女生的【性空間。下格床】 男生與妹同房20年 一小格的性生活與慾望亦指出:有朋友大學畢業只找到一份凍肉Sales工,向下流,搬不走,每日被父母「哦」到患憂鬱症。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已經不是你肯捱,肯做就可以有機會。香港的青年,已經由7,80年代的我要發達,變成現在的希望有一日可以自己養得起自己。

另一方面,勞資雙方永遠都會有矛盾。老闆會怨你唔講心,你會怨老闆唔講金。其實香港足球員雖然比人感覺搵唔到食,但他們自身又有否真真正正的為自己運動員的身份去努力過?如黃興桂先生所言,是球員不夠努力,沒有好好運用一日24小時這一點我倒同意,不過並非要去找尋兼職,而是加強自我訓練,令自己不停進步,為自己增值。

「現在的年輕球員一星期踢6、7小時已經算多,但我們以前每星期接近踢足20小時。」(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港足日與夜.青訓矛盾1】李健和:場地不夠分 一萬小時如空談,和哥曾經指出:

現在的年輕球員一星期踢6、7小時已經算多,但我們以前每星期接近踢足20小時,單是體能已跑多你一倍有多,你又叫人如何進步?

就可以看得到,現今香港的足球員訓練比往時已經有著明顯差別。現在的足球員又有否在球會操練後,自行加操,針對自己的弱點去補強?英超曼城球員甘賓尼於球會自家訪問時指出,每課操練前總會早45分鐘到達作熱身,務求於操練時能夠達到最佳效果。香港球員可作借鏡。先天環境不足,絕對可以靠後天努力去彌補。

因此,要整個足球圈生態得以健康持續發展,最後仍然回到老問題,如何吸引球迷入場,支持香港足球。只有向著這個大目標進法,才有機會令球會轉虧為盈,令球員得到應得的薪金,保障,然後才可以改善香港人根深蒂固的踢波搵唔到食的形象。路很長,但必須要重整方向,才可以實現這個景象。但要如何成功,除了政府,球會外,球員自身也必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我曾經在【港超.博評】入座率不升反跌?幾個天馬行空的建議中提到的建議,不知道是否可行,但如踏出第一步,總好過原地踏步。更何況,大白象工程在如此多反對聲音下政府都可以無阻地順利通過,相信要試行我在上文提出的建議,應該毫無難度。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