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垃圾】社企年賣10萬件二手時裝 標榜摸得試得、平靚「淨」

撰文:陳彥婷
出版:更新:

又到換季時間,打工OL要換新裝,想添置新的毛衣、大褸,但又不想加劇地球的負擔,二手店社企Green Ladies或成為另一個選擇,衣服簇新時尚,還有一些來自大品牌,甚至名牌,最重要是大部份一件衣服100元有交易,雖然仍沒有淘寶那麼便宜,但至少可以「摸上手、試上身」,而且可以幫助環境。不相信?我們更在店內挑選三套衣服,就讓大家看看二手時裝亦可以很有型。

阿Ren自小便開始接觸二手衣服,「那時『古著』的潮流剛來到香港,美之、美華氏成為熱潮。那時穿二手是有型,有錢無錢都是穿二手,便從小時候發現原來穿二手可以是貪靚得來,亦不會花太多錢。」(陳嘉元攝)

在中環舉辦網上換物的活動,大家都拿着自己家中的舊衣來,這時,一個白領走過,問「呢啲係咪有人着過?」,「係咪二手?」,她當時嫌棄的語氣,令Green Ladies的合作夥伴,網上換物平台「執嘢」的創辦人尹寶燕(阿Ren)至今仍歷歷在目。「你以為中環上班的OL會文明,會有文化,但我不能想像她們對二手衣服會有這樣的想法。」OL有這樣的想法,亦不全是她們的問題,畢竟許多人對二手衫的印象,要不是走美式風格的古著店,售賣數千元一件復古皮夾,要不便是一些普通地舖及慈善團體,林林種種什麼都有,價錢很便宜,但卻讓人抱有「又舊,又有異味」的觀感。

為嘗試打破這些既有的想法,讓更多人接受二手衣物,聖雅各福群會在2008年創辦了社企Green Ladies,以簇新、時尚的二手服作招徠。近年不少年輕人成立網店來減低成本,但Green Ladies從來沒想過在線上發展,為的是要讓客人親手能觸摸二手衣服。「兩年前,我們做了一項電話調查,發現有85%受訪者未買過二手衫,其中有6成人表示『覺得二手衫唔乾淨』,同期我們訪問了我們的客人,有96%表示有因為我們而對二手衫改觀。所以,我們相信實體店對(顧客看)二手時裝起了很大作用,」企業拓展經理黎慧婷說,「首先要顧客對二手衫沒那麼抗拒,才能夠改變顧客的消費模式。」

儘管是一間企業,但他們都在店的多處有「倒米四式」,如要人先試身才買,希望顧客想清楚才買,減少浪費。(陳嘉元攝)
有些鞋子新簇得連價錢牌也未除下,可見港人誇張的消費文化。(陳嘉元攝)

平常的二手店雜亂無章,衣服多得透不過氣,但甫進Green Ladies,即見衣服以顏色分類,有充足的空間感,記者隨意逛了一圈,發現不少衣服仍是新簇簇,甚至有鞋子連價錢牌也未除下,可見所謂「二手」其實分分鐘如一手無疑。而且,他們標價亦不會太高,大概都是100至200元,主要根據衣服的新舊程度,以及物料而定,但亦有大褸會接近數百元。黎慧婷表示自從2011年起,他們由「來者不拒」轉到「奄尖篩選」回收的舊衣,只收當季服飾、衣物狀況要沒有任何破損或欠缺配件等,重用率便由當初100件舊衣只賣出25件,來到2016年4月至今年3月,可賣出達75%的二手衣服,合共10萬5千件。她表示數字有上升的趨勢,說明港人對二手時裝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

除了買衫,顧客可以將家裡多餘的衣物以最多3:7分賬的形式來寄賣舊衣。(陳嘉元攝)

綠色和平於2016年初公佈調查,發現香港女士平均有109件衣服,當中有16%,即約15件衣服是從未穿過或只穿過1至2次。雖然已經擁有不少衣服,但她們仍會在一年裏花費近1萬港元買新的衣服,Ren認為Zara、H&M等大型時裝店所推廣的速食時裝(Fast Fashion)文化會令消費者養成過量購物的習慣,「買回來也不覺『痛』,那一刻亦很開心,所以扔掉亦不覺得可惜。」當然,減少購買是最好的方法,但不少上班族都會認為「總不能像Steve Jobs每天穿一樣衣服」,這時若能以購買二手時裝來減少浪費,亦是改變消費文化的第一步。

不知道怎樣選?我們邀請阿Ren在店內即時挑選三套衣服,讓大家看看其實二手時裝亦可以很有型。

Ren這身造形非常適合較正規的工作,襯衫、黑背心、裙子、高跟鞋分別各88元,袋子則288元。(陳嘉元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