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特朗普命NASA轉型 太空商業化未得美國人心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美國太空總署明年將以SpaceX與波音太空船首次測試商業太空航行,太空人團隊更有波音公司成員,標誌着太空探索將從過往國家主導的政治舞台,邁向商業競賽的時代。但是,NASA隨之的定位轉變,以及太空商業化的未來,未必是美國人所樂見。

NASA正積極推行太空商業化(詳見前文:《【科技.未來】新太空時代:從政治角力到商業競賽》),個多星期前更進一步,宣布挑選13間公司,包括Axiom Space、Blue Origin、波音等太空業界,以及德勤(Deloitte)、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等諮詢公司,NASA將撥款1,100萬美元予他們,以研究低地球軌道商業化的可能。

本月初,NASA任命了9位太空人,將分別乘坐SpaceX及波音公司的太空船展開首個首業飛行任務,標誌着太空探索步進商業化的時代。(視覺中國)

這再一次反映了NASA的轉型:放手低地球軌道,讓私人公司開發各種天花龍鳳的應用科學領域,自己則集中資源專注深空(deep space)的自然科學探索。縱然明顯缺乏周詳計劃,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仍表面上很支持NASA在國內外重拾太空探索的領導地位,先重啟美國太空委員會(National Space Council),由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兼任主席。

去年末特朗普再簽署了「頭號太空政策指令」(Space Policy Directive 1),命令NASA安排美國太空人重新登陸月球,而且,「不只插旗和留下腳印,更要建立基礎以準備火星任務,或者某一日前往更遠的世界」。當然,還有前任遺留下來2030年代派人前往火星的目標。

然而,NASA的角色轉變,以至私人公司在太空的重要性增加,未必完全是美國市民所願。本年7月,《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曾就NASA的角色進行調查,並訪問了約2,200名美國人,其中逾八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在太空探索扮演主要角色,相反認同私人太空公司的只有37%。

但是,特朗普與受訪美國人對於NASA該做什麼卻有分歧,43%投票者認為氣候觀測是NASA的當務之急,其次約四分之一受訪者認為NASA作用是監察隕石或其他外星物體,只有3%和8%受訪者分別認為NASA最重要的任務是派太空人到月球和火星。偏偏本年度特朗普削減了NASA地球科學的研發預算,並至少終止了NASA四個相關項目。

對於美國民眾,氣候監測才是NASA的首要任務。圖為NASA在去年11月冰橋任務(Operation IceBridge)時拍攝南極洲半島的照片(視覺中國)

為太空探索爭取資金的行星學會(Planetary Society),其太空政策總監德萊亞(Casey Dreier)就解釋:「對市民切身的是什麼?氣候變化。登陸月球或火星,缺乏脈絡之下,市民聽起來不覺得有何重要。」故不難理解,雖然有43%受訪美國人表示,若負擔得起可以一試太空旅行,卻同時有56%受訪者表示不想到太空旅行。

畢竟,步進商業化的太空年代,至少短期內一眾私人太空公司聲稱可以送上太空的「普通市民」,都不會是教師麥奧莉芙 (Christa McAuliffe) 之類的普通市民。

上文節錄自第12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20日)《從政治角力到商業競賽 新太空時代 平民可遊月球?》。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