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一|一句「普信男」激起中國男性的「獵巫運動」?

楊笠,脫口秀(起源於歐美的Stand-up comedy,港稱「棟篤笑」)女演員,將性別問題、女權主義真正推向大眾視野的人。2019年,楊笠登上內地網絡綜藝《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的舞台,幾年來一直以女性為主體,吐槽社會的規訓、職場的潛規則、婚姻的壓迫、男性的居高臨下⋯⋯幽默、諷刺又犀利的段子讓她成為了「女權主義」的標誌,也成為了既得利益者的眼中釘、肉中刺。四年過後,「京東事件」讓我們看到,「普信男」三個字仍是他們邁不過的坎。但是,對楊笠發動的每一次審判和圍剿,實際在將她捧上更高的「神壇」。新一季的脫口秀網絡綜藝即將錄製,不知「女性力量」又會被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正在推進的性別平權,又迫切需要一個勇敢無畏的女權主義者(或曰「只能靠挑起性別對立博眼球的陰謀家」),於是作為鮮活個體的女性,就必須承受著被標簽化的誤讀。
一句「普信男」
黑粉追罵楊笠四年
「為什麼(男人)看起來那麼普通,但是他卻可以那麼自信?」「男的,垃圾。」這兩段出現在2020年綜藝節目《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金句,成了脫口秀女演員楊笠出圈的封神金句。新穎的角度加上犀利的諷刺,讓她成為把性別議題推向大眾視野的先行者,但同時也讓她霎時間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是男性眼中「挑起性別對立」的罪人。
2021年,楊笠代言英特爾電子產品,卻遭極端網友攻擊並舉報「涉嫌性別歧視」,理由是「男性用戶不歡迎楊笠」,英特爾在數小時內撤下楊笠廣告。同年,時尚雜誌《VOGUE服飾與美容》發布了一條以楊笠為主角的宣傳短片,短短18秒,只呈現了楊笠從聚光燈下走入車內的場景。不過,只因作為贊助商的奔馳汽車轉發了該視頻,品牌和楊笠又遭到廣大網友圍攻,他們甚至尚未清楚兩者根本並無商業合作關係,就砲轟她「不配代言奔馳」。就連她做衛生巾的直播帶貨,那些時時刻刻關注着她的黑粉,也要衝入直播間內無所不用其極地瘋狂辱罵,似乎要將人生的不順通通歸結於楊笠的一句「普信男」上。
不要輕易調侃男性,如果非要調侃,只調侃成功的那部分。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一個男的,如果生活過的不如意,會變得多麼喪心病狂、莫名其妙、無理取鬧,簡單來說,就是跟女的一樣。
「普信男」爭議過去四年,京東購物平台邀請楊笠參加營銷,再次遭到男性網民的聲討:「普信男不配用京東」、「晦氣」、「京東是否準備為了一個女權主義者放棄男性市場」。此外,不少用戶退款,撥打客服電話投訴,關閉平台會員服務,註銷帳號,卸載APP......憤怒的男性網民甚至開始號召同胞們從「京東金融」贖回理財產品,並聲稱那是「男性力量」的表現,結果成功鼓吹用戶大規模撤資,導致京東股價大幅下跌。事情發酵4天後,京東道歉並宣布「後續沒有和相關演員的合作計劃」——表明楊笠已被該公司除名。不過,這種兩面不討好的操作無力回天,京東的市值在兩周內蒸發五百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喜劇演員最好避免的話題清單上,有一些東西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政治。比如軍人。現在還要加上:男性脆弱的自我。
引外媒側目
不可思議「性別對立」
男女對立上升到如此地步,難免引來境外媒體的側目。相較於國內媒體對該事件的褒貶不一、毀譽參半,外媒則傾向於支持楊笠,因為他們關注於女脫口秀演員在男性主導行業中的發展困境,疑惑於「一句措辭溫和的嘲諷」竟能激起中國男性的集體反抗,亦驚訝於他們的棘手和脆弱。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資深媒體人閭丘露薇接受《香港01》訪問時直指:「這個段子放在香港或海外的大環境下,簡直就是普通的、毫無爭議的。」——儘管會讓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不會成為一個全範圍的公共議題,更不可能上升至「挑動性別對立」的層面,「可能只有在中國大陸甚至在韓國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閭丘露薇將上述「京東事件」形容為「一場民調」:「原來當下中國社會人們對性別議題的理解是這樣的,人們對性別議題的言論包容度是只有這一點的。」她認為在一個健康、多元化的社會,這種聲音不應該引起如此強烈的集體性反應,但她同時也理解「中國有另外的考量,事情越搞越大變成熱點後,也可能引發政治上的麻煩,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平息爭議。」她觀察到,社交媒體「微信朋友圈」中的許多高知男性也自此暴露了底色 :「他們不覺得自己被冒犯,但他們體恤男性,為男性打抱不平。」另一位脫口秀女演員「大楊哥」也對《香港01》說,身邊的男性主要分為「抵制楊笠」和「蔑視楊笠」兩種,只有不到1%的男性會支持楊笠,「他們本質上不想讓渡自己的特權。」
自從我入行以來,最常聽到的評價就是「敢說」,我知道我不是敢說,我只是不知道這些東西不能說。
「她經濟」崛起
帶動「男性向」消費品
楊笠作為內地最早一批脫口秀女演員,且敢於直面性別議題,無疑極具代表性及價值。《香港01》採訪了多位陸港兩地的脫口秀演員以及俱樂部主理人,他們都表示,楊笠乃至所有脫口秀演員的目的,都不可能是想要故意冒犯哪個群體,「她只是觀察到了一件事,覺得這個好笑,所以才會選擇講出來。」他們質疑那些在網上辱罵楊笠的人,曾否完成看完她的一個段子?曾否了解她的想法和表達?曾否聽過脫口秀的別名就是「冒犯的藝術」?正如楊笠在去年的綜藝節目《喜劇之王單口季》所說:「我要是覺得一個笑話能侮辱到人的話,那我這幾年在台上是幹嘛呢?」其實,這就是那群龐大的社會既得利益者,在受到了「挑戰」後,開始隨波逐流地進行的一場「獵巫運動」。
2018年,運動品牌Nike選用欖球運動員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進行代言。卡佩尼克曾因抗議美國警察暴力槍殺黑人和社會不公,拒絕在奏國歌時起立,被美國總統特朗普批「不尊重國家」。政治撕裂之下,Nike的代言選擇遭到廣泛爭議,部分用戶甚至透過燒鞋、剪爛該品牌產品等方式進行抗議和呼籲罷賣。不過,Nike始終不為所動,未有採取京東那種「牆頭草、兩邊倒」的商業決策。從後續銷售數據上看,卡佩尼克擔任代言人後,品牌和代言人討論度急遽上升,產品銷量增長31%。
京東老闆劉強東涉嫌性侵一事本就令女性用戶反感,與楊笠合作本意是逆轉局面,吸引更多女性用戶。隨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經濟能力的崛起,女性消費力作為市場主力的地位不斷鞏固,並引領消費市場的結構變革和發展趨勢,「她經濟」的興盛印證了這一點。京東《2022年女性消費報告》顯示,京東女性用戶消費增速領先男性5.51%,且消費多元化,增加了更多運動器材、高科技產品、軍事類圖書這種看似「男性向」的消費產品。
不怕「被傷害」
拿起話筒掌握主導權
根據易車研究所的報告,女性用戶更喜歡買奧迪、奔馳、寶馬等高端車,奔馳的女性占比已超過50%。也難怪英特爾、奔馳都想藉楊笠的熱度,在女性市場中分一杯羹。但在男女矛盾日益激化的內地市場,如何選擇自己的用戶和立場,如何面對輿論矛盾,還需品牌深思熟慮,不然只會再次出現如京東一樣失敗的公關決策。
楊笠被廣大男性圍剿、被不同品牌撤代言是事實,但她四年來名氣從未消減,反而愈來愈紅,也是事實。那些朝她扔來的偏見與傷害,反而成了她與女性議題得以燎原的火種,讓她在這個男性為主導的行業中站穩腳跟。她讓愈來愈多女性意識到,原來不是自己沒經歷過,沒看見,就代表困境不存在,事實是大家都身處社會的結構性不公。內地女性群體也終於在這個小眾文化形式中,從「被凝視的客體」,走向了「能發聲的主體」。
從《脫口秀大會》的5位女脫口秀演員,到去年兩檔相關節目的合共27位女演員,「女性上桌」成為了新口號,楊笠那句「我們就講這個了」也成為了女演員乃至廣大女性群體團結的底氣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