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風車】人民日報:互聯網企業需承擔社會責任

【滴滴順風車】人民日報:互聯網企業需承擔社會責任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浙江省溫州市一女子上周五(24日)乘坐滴滴順風車途中被害,引起內地市民關注網約車的安全問題。《人民日報》其後發表評論文章指,滴滴順風車事件顯示,各種新業態新經濟掘起,單靠政府很難建立密不透風的風險控制體系,互聯網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文章稱,網絡平台打破了行業邊界、形成了資源整合,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突破行為的邊界、法律的底線;互聯網催生了技術創新、推動了經濟增長,但這並不意味着可以把資本思維淩駕於公共利益之上。只有各社會主體共同達成維護公共利益的共識,擔負起肩頭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才能把風險拒之門外。

滴滴將開拓平台用戶緊急情況報警通道滴滴並宣布,由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重新評估業務模式。滴滴於9月1日前完成合規化運營工作方案,報送有關部門。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展開安全隱患自查工作,以及開拓平台用戶緊急情況報警通道。

多部門開展嚴重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工作

另外,發改委、交通部及公安部聯合公布,在交通出行領域展開嚴重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工作,包括建立失信治理工作機制,以及督促失信治理對象限期整改。公告指,展開失信專項治理是加強交通出行領域信用建設的有效手段,增強文明出行的意識。

在工作第一階段,治理的對象範圍為具有嚴重失信行為的道路、水路客運企業、城市出租企業(含巡遊和網約出租)和鐵路、民航旅客。第二階段,工作將針對具有嚴重失信行為的道路客運駕駛人及出租汽車駕駛人。

來稿|促進網約車規管和的士服務政策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袁尚文

近日,網約車和的士服務又成為成中熱話。政府近日分別約見的士業界和網約車平台代表已了解最新情況,希望能了解彼此訴求和的士司機的擔憂。

其實筆者早在2017年當共享經濟發展和網約車平台出現已關注相關問題。當然,網約車已成為全球主要城市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網約車的興起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選擇。然而,它也與傳統的士行業形成競爭,導致市場規範和公平競爭問題。有效的網約車規管和的士服務政策能夠確保市場秩序,滿足市民出行體驗,提升的士和司機服務質素,平衡各方利益。

當然,網約車和相關服務規管致關重要。保障乘客安全是重中之重,適當和合規的監管能確保其駕駛資格和第三者保險符合標準。新規定可以要求網約車司機進行審查和健康檢測等。此外,車輛的安全檢測和強制保險規範也需納入監管範圍,以減少事故風險。

傳統的士行業受政府規範,如牌照限制、固定價格標準,而網約車則通常依賴市場定價,這可能導致不公平競爭。為了平衡市場,新政策可以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避免價格過度波動,確保的士和網約車能公平競爭。

對於環保與交通管理方面,政府可以考慮透過限制網約車車輛數量、推動新能源車型應用,以及設置特定繁忙時段的行車管制措施等,以減少污染及改善道路流量,減少碳排放。

同時,的士和網約車司機未來需接受服務培訓,包括禮貌待客、衛生管理及乘車安全,確保服務標準符合要求,鼓勵和促進司機提升服務水平。

不可忽略的事,現在需要透過數字化技術改善的士行業的營運效率。香港的士逐步採用電子支付系統,讓乘客可以使用電子支付方式,如信用卡和電子錢包,提升交易便利性。此外,透過與網約車平台合作,的士公司可以提供手機應用程式供乘客預約,提高運載效率。

長遠而言,政府需要促進網約車與的士共存的策略,建立一個公平的監管框架,讓網約車與的士行業共同發展。例如,美國紐約市政府已設立網約車特許經營制度,規範網約車司機的執照、牌費、收費標準及車輛使用年限,以確保公平競爭。外地部分城市已推動網約車與的士業界合作,建立混合運輸模式,讓的士司機也能通過網約車平台接單,增加收入來源。例如,韓國推出計劃,讓的士司機使用網約車平台提高接客效率,並獲得額外收入。

總括而言,網約車的興起改變了市民出行模式。要確保公平競爭及提升乘客體驗,政府必須制定適當的監管政策和保障各方權益。同時,改善的士服務有助於提升行業競爭力,確保傳統交通方式不被淘汰。透過數字化轉型、環保政策及公平監管措施,相信未來網約車與的士可以共同發展,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選擇,確保香港公共交通服務平衡有序發展。

作者袁尚文博士是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高級講師及組合課程統籌。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