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社福】需求一直有 從跨境家庭做起 理順協調工作

撰文:歐陽翠詩
出版:更新:

社福界在欠缺官方平台下,難以在灣區發展其角色,對業界而言也難以入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專業助理教授梁鏜烈博士指出,只談社工資歷互認是個偽命題,現實是灣區內的社會服務需求一直也存在,而且需求只會愈來愈多,香港可以發揮的角色仍十分重要。

承接上文:【大灣區.社福】港不只培訓角色 NGO法限制把服務帶到內地

「香港社工的角色一定會有,但如何做到大灣區城市之間的協作呢?首先最實際的應用是跨境家庭的需要。從現時的社會服務政策來說,兩地政府皆無法幫助這些家庭,其中最欠缺的是有系統的協調。這不單涉及個別社工是否有心或有意願服務,而是兩地機構也有不少限制。例如早前內地相關部門推行境外NGO的管理法規,香港NGO在內地面對很多掣肘。」他說道。

他認為,與其說互認資歷,不如先透過服務機構了解跨境家庭的服務需要,讓他們整理工作經驗,理順大灣區跨境社會服務的協調工作和流程。當中機構的行政管理人員和專業社工也有角色,這部份工作或需三、五年才知道成效。

梁鏜烈博士認為,可以從跨境家庭做起。(方家遠攝)

倡灣區推先導試點 再研資歷互認

梁鏜烈稱,「如果跨境家庭服務可行,就自然需要互認資歷。但這不是說香港的一萬多名社工和內地的數十萬名社工馬上互認資歷,而是project-based。屆時灣區各城市政府須要彼此協調,例如如何使內地和香港擁有相關專業能力的社工得到政策配合和資格認可。這可以是一個先導試點,讓我們看到跨境服務可以怎麼做,而不是一步登天。」

他總結,所謂大灣區協作,要討論的是如何促進社會福利專業的協作,為灣區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讓人們可以安心在灣區生活。

他總結,所謂大灣區協作,要討論的是如何促進社會福利專業的協作。(方家遠攝)

從政策文件可見,內地政府近年相當重視培訓社工人才。他認為政府真的把社工放在重要的位置,願意去做五年、十年的規劃,儘管政策是否順利落實是另一回事。反過來看,香港沒有中長期的政策,在回歸前五年,政府已經沒有做整體社會福利規劃,沒有長遠規劃是很大問題。

在社會服務這一範疇,香港的專業水平和優勢毋庸置疑,而當灣區城市也有跨境服務需求,香港可以發揮的角色應比以往的督導培訓工作更多。

與此同時,香港近年對於社工的需求也同樣有所增加,如何發揮在灣區的角色,同時提升香港的社會服務效能及專業水平,也是港府面對的問題。

上文節錄自第16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17日)《粵港社工十年交流記》專題報道中的《只談資歷互認是偽命題 港在灣區不只培訓角色》。

相關文章:【大灣區.社會福利】內地社工發展起步遲 從港人北上督導說起【大灣區.社會福利】內地社工機構規模增長快 專業性未如理想【大灣區.社會福利】行業未成熟難稱專業 待遇欠佳致流失率高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