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玩具】日本幼教專家教用簡單材料造玩具 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日本的課堂教學多元化,著重孩子的內在發展,遊戲形式更是生動,不少本地家長也想一探究竟,學習日本幼兒教育的遊戲文化。應香港日本兒童教育專業協會邀請,兩位日本幼教專家 ─ 山岡千秋和岡田哲也日前訪港,親到幼兒學校與家長和孩子們一同玩耍,更引領大家動手DIY,製作獨一無二的玩具,啟發親子間的創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懂得設身處地,學習三思而後行。
攝影:龔嘉盛、鄧煥儀

山岡千秋老師(左)和岡田哲也老師(右)

先思考 後行動

岡田老師現任職於東京玩具博物館,日常工作包括教導家長與孩子們「如何遊戲」。當手執玩具,一般家長皆會下意識先看看遊戲玩法,岡田老師則鼓勵家長,突破說明書框框,多利用創意玩法。「作為大人,很多時會單方向的給予孩子資訊。當家長被說明書規限,會同時限制了孩子思考模式。」

採訪當日,他帶來了來自日本的矽膠小玩具作示範。小玩具可隨意改變形狀,一時是車子,一時是青蛙,家長與小孩們玩得不亦樂乎。岡田老師建議,當家長與孩子玩玩具拋擲時,可不直接向孩子遞上玩具,嘗試以拳頭握著,著孩子猜猜玩具在哪兒。「透過別開生面的互動遊戲,可促進子女的想像力和創作力,讓他們學懂先思考,後行動;同時給予他們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機會,藉此學習與不同人溝通和相處。例如與其他小朋友爭執時,很多時大人會叫他們道歉,他們照著辦,卻沒有想過為何要道歉,且不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事。懂得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立場思考,其實也是想像力訓練的一部分。」

+4

動手DIY玩具 親子間互相稱讚

身為兩子之母的山岡老師,擅長從日常生活取材,設計DIY玩具,並為老師和家長進行培訓。她認為,手作玩具是親子間的溝通橋樑,可藉此互相稱讚和欣賞。「父母與孩子一同DIY,一方面可理解小朋友做手作的程度,另一方面當父母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會覺得父母很厲害,從中學習父母的長處。對於自己親手造的玩具,小朋友更視它們如寶物,格外珍惜。」

山岡老師提醒家長,與孩子一同DIY玩具時,可讓他們嘗試使用剪刀等相對危險的器具,過程中教導他們正確的使用方法,同時注意他們的安全。她表示,在父母的指導下,讓孩子嘗試,比限制他們更為可取;若不容許他們接觸,只會窒礙他們體驗新事物。

日本熱門手作毽子

山岡老師除了即席為家長和小孩示範製作動態畫框,更向記者分享了相當受日本媽媽歡迎的手作毽子。最初代的版本,是以用一條幼布條,穿過硬幣而成,在小學生之間十分流行。後來有幼兒園老師利用黏土、發泡膠紙和泡泡紙,將之改良成較軟身和輕身的版本,適合0至2歲的小朋友。山岡老師日常更會利用隨手拈來的素材創作玩具,例如把芒果核和桃核風乾,製作安全又好玩的拋擲玩意。

按圖即睇動態畫框製作方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