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小朋友閱讀能力好有學習動力 父母千萬別做這件事|Natalie Yim

撰文:Natalie Yim
出版:更新:

有人說,家長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是的,父母可以藉陪伴來建立溝通的橋樑,加深親子聯繫,也可以藉陪伴去給予孩子安全感,使他們自信地成長;無論對於親子關係,還是孩子的心靈健康,也有莫大的裨益。不只如此,家長作伴指引,還能幫助子女發展認知技能。

+5

發展心理學家維谷斯基(Lev Vygotsky)提出了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 Theory)。他相信孩童需要在成人指導下學習新的認知技能,他又形容家長對子女的協助與扶持,就像建屋時搭起的棚架(Scaffolding),可見真切的陪伴有其必要和作用。

以閱讀為例,我們怎樣倍伴孩子閱讀才夠稱職呢?平常我們讀故事書給孩子聽,不如試試反過來,讓他們朗讀給我們聽。教育學家黛安‧翠絲(Diane Tracey)和約翰‧楊(John Young)做了一項很有趣的研究。他們指(1)媽媽在指導孩子朗讀文章會有不同習慣,而閱讀能力較低的小朋友的母親會較常指正孩子的錯誤;(2)學歷較低的媽媽會較常在孩子朗讀時插話指正;(3)學歷較高的媽媽會較常用問題引導孩子。

分析研究結果,原來不斷指正,會打垮孩子的自信和動力,從而影響他們閱讀能力。故此,家長可以先讓子女朗讀完畢,才按整體表現給予評價——以建立親子關係和讓孩子享受閱讀為首要目的。另外,我們也可以多用問題去啓發小朋友,而問題最好能引發較多思考,例如特質問題:「主角能夠成功,他需要具備什麼特質?」,假設問題:「如果主角能夠使用魔法,結局會有何不同?」,逆向問題:「店主希望增加人流,不如我們反過來幫他想一想,有什麼因素會令客人不去他的店?」。

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或者是家長心裡的終極目標,但在標竿之前的一段路,親子關係、孩子的興趣、陪伴的質素亦絕對不容忽視。

作者簡介:

Natalie Yim 為資深英語教師及《童理心》會董,語言學畢業,掌握語言的微妙,後修讀心理學,了解行為動機,故善於解讀小孩的說話與舉動,相信親子關係是教養的基礎:理解應比責備快,解決問題應比懲罰落力。

相關文章:孩子講大話家長要點應對?專家教你3招令孩子不再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