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港牛肉進口創紀錄新高 人均171塊牛排 內地供港排第十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牛年至,在新型肺炎疫情影響下,食肆晚市禁堂食多時,市民想到扒房「鋸扒」,食肥牛火鍋或韓式燒肉都變得不容易。不過,《香港01》發現本港2020年牛肉淨入口量不跌返升,創有紀錄以來新高,人均牛肉入口量達48.7公斤,約等於171塊10安士牛扒。
本港入口牛肉的最大來源地是巴西、美國和印度;而內地就排在第十位,同時是本港進口活牛的唯一來源地。
另外,港人愛食牛雜,去年本港入口逾31萬噸牛雜,即人均超過41公斤。

▼全港各區15個年宵花市農曆年開鑼▼

+4

疫下牛肉淨進口量不跌反升創新高

疫情下,本港去年淨入口超過36.6萬噸牛肉(不包括轉口),不跌返升,較2019年的28.1萬噸升約三成,值得留意的是,2020年中相較2019年底,本港人口稍跌了1萬左右,即牛肉淨進口增長並非完全由人口增加所帶動。然而,近幾年每年牛肉淨入口量有一定的波動,難以看出長期趨勢。

去年淨進口人均171塊牛排 相當於每兩日食一塊牛扒

至於人均入口量,2020年人均牛肉淨入口量達48.7公斤,相當於171多塊10安士牛扒,即市民平均每兩日食一塊牛扒。這較2019年的人均37.4公斤,多出11.3公斤,相當於多了39塊10安士牛扒(計算方法:當年淨進口量,除當年總人口)。此外,雖然近年本港掀起健康飲食潮流,提倡多菜少肉,同時環保團體亦建議少食牛肉,因牛隻比其他食用動物產生更多碳排放。不過,從近幾年人均牛肉淨入口量看來,港人牛肉食用量並無顯著下降。

相關新聞:牛年|冰鮮牛入口價9年新低 韓牛貴過和牛 1kg過千元來自這國家

本港不飼養食用活牛 入口牛肉多產自巴西

新界、離島郊外地方可常看到牛隻,但牠們均是早年本地農夫的耕牛,因農業式微飼養成本高而被放走,並非食用牛隻。本港所有牛肉,甚至活牛均由外地入口。本港去年超過一半、超過20萬噸牛肉均來自巴西;其次是美國和印度,分別佔總牛肉入口量的17%及6%。

而內地就排在第十位,去年內地向本港供應接近4,300噸牛肉。同時,內地也是本港入口活牛的唯一來源地,2020年向本地供應超過1.4萬隻活牛。若以一隻牛重約1,200公斤計算,去年由內地供應的牛肉則約有1.8萬噸(註:包括牛骨、牛內臟的重量)。

+3

2020年牛雜入口創新高 人均44公斤

香港人酷愛牛雜,每年牛內臟進口量亦十分龐大。2020年本港入口近33萬噸牛內臟,創有紀錄以來新高,人均超過44公斤。雖然牛雜以往被視為「下欄貨」,是宰牛後被丟棄的部分,但經港人發揚光大,成為馳名各地的街頭小食,牛雜價格也水漲船高,去年冰鮮和雪藏牛雜入口價,分別是每公斤需38元和每公斤23元,而且食肆購入牛雜後,通常要再作處理,如清除脂肪等,因此實際每公斤牛雜價錢會更高。

相關新聞:牛年|中澳緊張貨物轉銷本港 繼龍蝦車厘子 澳洲和牛來貨平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