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域現江豚屍體 腹部圓孔疑被魚槍插入所致 專家稱死因難證

近日,遼寧大連傅家莊海域上發現一具江豚屍體,其身上有4個圓孔,懷疑是被人用魚槍插入所致。有專家介紹,從圖片判斷,死亡的江豚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東亞江豚,但暫未能判斷其身體的圓孔是如何造成。
《極目新聞》報道,4月25日,遼東應急救援聯盟蔚藍藍天救援隊水域組隊員,在大連傅家莊周邊海域附近巡邏時,在距離岸邊約一海里處的海面發現一具海洋生物屍體,目測長度為1.2米至1.5米,體重估計為150斤至200斤。由於屍體已經脹氣,尾部等處可見腐爛跡象,隊員判斷該海洋生物已死亡一段時間。
水域組的隊員介紹,該具海洋生物屍體的腹部有多個圓形孔洞,孔洞邊緣異常光滑整齊,「如果是自然原因或與其他海洋生物搏鬥造成的傷口,邊緣不會如此規則」。
隊員稱,該屍體上有一個大洞和3個圓形小洞,大洞可能是被魚或鳥類咬過造成,小洞則像被利器擊穿,因此懷疑這些孔洞是非法潛水者使用魚槍插入屍體造成。考慮到屍體已經膨脹,經過商量,救援隊沒有將屍體帶上岸,讓牠回歸大自然。
從圖片及影片判斷,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長江江豚繁育研究中心主任郝玉江博士認為,該具海洋生物屍體疑似為東亞江豚。長期從事黃渤海海洋哺乳動物保護工作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李永濤博士,也認為該具屍體為東亞江豚。
李永濤稱,東亞江豚目前是中國黃渤海近岸海域唯一可常年固定監測到的鯨類物種,目前尚不太好判斷屍體上的圓孔是如何造成,「有可能是螺旋槳造成的,也可能是死後形成的」。
據介紹,江豚分為兩個種,包括分布在印度洋和東南亞淺水區的印太江豚,與分布於太平洋西海岸溫帶水域的窄脊江豚。其中,窄脊江豚細分為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及鄱陽湖、洞庭湖的長江江豚,以及分布於黃渤海、東海和日本海域的東亞江豚。
東亞江豚體型小、無背鰭、出水快、難以接近,作為海洋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是評估其生活水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與完整性的重要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2021年,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東亞江豚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