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續留美國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新納入愛爾蘭、瑞士

美國財政部6月5日向國會遞交半年期《主要貿易夥伴總體經濟與外匯政策報告》,指出截至去年12月底止的四個季度內,未發現有任何主要貿易夥伴操縱匯率以謀取不公平貿易優勢或阻礙國際收支調整。不過,包含兩岸、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德國,以及新納入的愛爾蘭與瑞士等9個經濟體,仍被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台媒《中央社》報道,美國財政部表示,這份報告涵蓋的貿易夥伴合計佔美國商品與服務對外貿易的78%,而觀察名單上的國家與地區之貨幣措施與整體經濟政策,將受到密切關注。除了愛爾蘭與瑞士以外,其餘7個經濟體早在去年11月的報告中便已被列名。
美國財政部在新聞稿中強調,美國總統特朗普致力推動能夠促進美國經濟復興的貿易與匯率政策,「以創造強勁經濟增長、消除毀滅性的貿易赤字並反制不公平貿易行為」,其中包括打擊以不當干預貨幣市場來獲取競爭優勢的行為。
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在聲明中指出,特朗普政府已向美國貿易夥伴表明,導致與美國間貿易失衡的經濟政策將不再被接受,「我們將持續加強對貨幣政策的分析,加強對任何被認定為操縱行為的後果」展望未來,美國財政部矢言將動用所有可用工具,對不公平貨幣行為實施有力的反制措施。
根據報告內容,日本、韓國、台灣、越南、德國、愛爾蘭及瑞士均符合「重大雙邊貿易順差」及「實質經常帳順差」兩項標準,而新加坡則因「持續、單邊外匯干預」與「實質經常帳順差」被列入名單。
報告在提及台灣時指出,台灣每半年公布一次外匯干預數據,惟存在3個月的延遲,並建議台灣當局密切監控非銀行金融部門的風險,特別是外匯風險,並應限制干預措施,讓貨幣走勢能更貼近經濟基本面。
至於中國大陸的部分,報告批評其匯率機制缺乏透明度,尤其未公布外匯干預措施,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顯得異常,再加上與美國間的貿易不平衡仍然過大,因此繼續列入觀察名單。美國財政部強調,這種缺乏透明度的情況不會阻止美方未來若有證據時,將中國正式列為匯率操縱國。
目前美方判定匯率操縱國的標準包括:對美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超過15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佔GDP比重超過3%、淨買匯金額對GDP比重逾2%且連續12個月中有8個月為淨買匯。只要符合其中兩項,即可被列入觀察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