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空飛行途中機艙突發「尿袋」冒煙 乘客合力搬礦泉水撲救
6月13日下午,上海航空FM9449號航班從舟山飛往揭陽潮汕的途中,機艙內突發移動電源(俗稱「尿袋」)冒煙事件,引發乘客一陣騷動。
據一名當時在機艙後排的乘客回憶,事件發生在下午1點20分左右,當時飛機即將降落。一名旅客攜帶的移動電源突然冒煙,機組人員迅速反應,與乘客協力使用礦泉水接力撲救,機艙廣播同時提醒乘客保持冷靜。該乘客表示:「我從後機艙幫忙搬了很多瓶礦泉水參與撲救。」
目前,尚不清楚涉事移動電源是否正在使用。內媒聯繫上海航空客服,客服表示需與相關部門對接,未能提供進一步詳情。

近期,類似的移動電源冒煙或起火事件在航班上頻頻發生。今年2月,一架從菲律賓飛往上海的航班因乘客使用移動電源引發火災,緊急備降香港;3月20日,香港航空HX115航班因行李架起火改道福州,疑與移動電源有關;5月31日,南方航空CZ6850航班上,一名旅客的相機電池和移動電源冒煙,機組迅速處置並返航;6月10日,山東航空SC1159航班也發生類似事件,幸好均妥善處理,無人員傷亡。
根據民航局2014年發布的《關於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規定的公告》,移動電源必須隨身攜帶,且在飛行過程中嚴禁使用或為電子設備充電,有開關的移動電源需始終關閉。網友紛紛表示,提高安全意識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消防部門提醒,移動電源自燃並非僅在使用時發生。今年3月,杭州蕭山消防救援大隊的實驗顯示,移動電源電池在受損(如擠壓、穿刺、過充)或高溫環境下,電解液可能滲漏,與汗水等導電物質接觸後引發反應,甚至自燃。實驗中,移動電源在15秒內冒白煙,溫度飆升至450℃,多次發生爆炸。
消防專家指出,劣質移動電源外殼密封性差,濕氣或汗水易滲入,增加短路風險。對於移動電源冒煙或起火,傳統滅火器效果有限,最佳方法是將其完全浸泡在水中撲救。
消防部門建議,移動電源應存放在0-40℃的乾燥通風環境,避免暴曬或潮濕。電池使用壽命一般為3年,但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是否有鼓包現象,若有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此外,選購正規品牌的移動電源,避免使用低價劣質產品,能有效降低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