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村民哄搶薯仔百萬斤 承包商控:官方一句「法不責眾」就不管
安徽省近日爆發大規模農作物哄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據《浪潮新聞》與多家內媒報道,宿州市埇橋區解集鎮一名曾姓農場承包商指控,自6月10日起連續四天,平均每天有約500名村民持袋子與鋤頭等工具湧入其承包農場,哄搶尚未收成的薯仔。保守估計,每日被搶走的數量高達20萬斤(約10萬公斤),累計損失近百萬斤(約50萬公斤)。
綜合內媒報道,曾姓承包商表示,警方起初並未出面阻止哄搶行為,反而以「法不責眾」為由未予處理。他更透露,公安人員曾要求他刪除網上影片,並對他表示「影響那麼大對你處理事情有利嗎?」此外,他還指控,「還有各方面找到我的親友勸我不要再反映,說胳膊擰不過大腿」。
事件引發網絡關注後,宿州市公安局埇橋分局於6月16日發布通報稱,目前,公安機關已受案調查,下一步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處理。
根據內媒《浪潮新聞》報道,曾姓承包商去年11月在解集鎮清泉村投資3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承租500畝土地種植薯仔。「5月底土豆開始收獲了,我們發現到了夜裡經常有附近村民到地裡偷挖薯仔。一開始就幾十號人,我們一直去攆著。」
他指出,情況自6月10日後急遽惡化,「不分白天黑夜,每天有幾百甚至上千人次到地裡挖薯仔。我們過去驅趕,人家也不理睬,最多是丟下薯仔,轉身換個地方繼續挖。搶的人太多了,我們根本管不過來。」
他表示,每畝原本預估可收3噸薯仔,目前僅收1噸即被哄搶,「很多人乾脆開著三輪車一趟一趟來地裡拉」,估算包含被挖與破壞的損失高達100萬斤,以每斤批發價0.6元計算,總損失約60萬元。
類似情況在內地各地屢見不鮮。據《廣西新聞網》報道,廣西南寧市武鳴區鑼圩鎮高二村的韋姓承包商,亦曾在6月6日至7日期間遭多位村民擅入其瓜田哄摘「尾瓜」。雖然承包商報警處理,但當地村幹部稱此為「誤會」,表示村民以為瓜田已採收完畢,向村民免費開放。在派出所協調下,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共識」。
事實上,內地過去亦曾發生多起類似事件。2015年9月,一輛運載30餘噸大米的貨車在浙江溫麗高速公路發生事故,大量大米灑落,隨即遭附近村民哄搶。當時,央視《新聞1+1》曾統計近三年哄搶事件,發現中國18個省至少發生過此類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