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為何不同意中國現存的「東升西降」論述?

撰文:張鑫媛
出版:更新:

2021年8月3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發表演講,闡述其針對國際局勢、中美關係的觀點,並在結束後圍繞中美關係、台海議題與嘉賓展開討論。李顯龍對中國現存的「東方正在崛起,西方正在衰落」思想表達了不同意見,並敦促中美雙方理性看待對方實力,引導關係走向緩和,不過中國按照李顯龍所說實行改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顯龍認為,中美的許多爭端源於對彼此的誤解。一旦擱置誤解和爭議,兩國便應該意識到關係緩和的必要性。

對於中方來說,「東升西降」觀點便是對雙方實力的判斷失誤,導致中國表現出過度的侵略性和敵意。李顯龍在論壇上對此觀點進行了駁斥:「有些人相信並寫道,美國正處於衰落的末期。我不這麼認為。我告訴他們,你們看看所有的華裔諾貝爾科學和醫學獎得主,除了一個人是中國公民,剩下的要麼是美國公民,要麼變成了美國公民。」

「這裏就說明一個道理。美國有能力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美國能夠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們才華橫溢,充滿活力。有時候,美國似乎在朝着不可挽回的錯誤方向前進,但是,之後,美國有能夠重塑自我並重新振作起來。」

李顯龍同時也警告美國:「我不知道美國人是否意識到,如果他們認定與中國為敵,中國可能會是多麼可怕的敵人」,以此敦促美國放棄與中國為敵,尋求兩國之間的合作與共同發展。在台海問題上,李顯龍提醒道:「中國大陸不會單方面對台灣採取行動。但他同時警告局勢非常容易因為「誤判」而變得危險」,希望美國避免由於局勢判斷失誤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李顯龍認為,擱置偏見的中美兩國有望在更多重要領域實現合作和共同進步。如氣候變化問題的應對、朝核問題的解決、全球產業鏈的構建等,都需要中美兩國的共同參與。同時,兩國也應當能夠意識到技術、資源、工藝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對本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近年中美緊張局勢為新加坡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李顯龍在該論壇上描述道:「當所有亞洲國家和許多歐洲國家將中國作為他們最大的貿易伙伴,並把美國作為自己非常重要的朋友甚至是盟友的時候,這種分化政策意味着必須將許多社會從中間撕裂,這非常困難。」

2019年5月30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右)在總統府會見到訪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新華社)

新加坡就是這類社會的典型。一方面,1966年美國承認新加坡政權,兩國基於地區安全、穩定和繁榮的共同利益,建立經濟、軍事領域的合作伙伴關係。基於此,有專家認為,與美國關係的維持是新加坡外交的首要考量。另一方面,中國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旅遊業消費國,兩國的經濟聯繫對新加坡至關重要;加上新加坡存在着不可忽視的華人群體,不僅使兩國在經濟和文化上聯繫更加緊密,也吸引了中國對新加坡施加政治影響的興趣。

中美緊張局勢之下,同時受兩大國牽制的新加坡難以明確站隊。據報道,早在2003年,新加坡就曾拒絕過美國對其成為北約外盟國的邀請。中國在2016年扣留新加坡武裝部隊步兵運輸車;2018年,時任中國駐新加坡大使譴責新加坡退休外交官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損害中國對外形象,由於後者宣稱中國強迫新加坡在中美之間作出「錯誤選擇」。面對中國近年的施壓,新加坡也未就站隊問題進行明確表態。

不得不保持中立的新加坡,期待通過敦促中美關係的緩和,緩解自己和其他類似國家的困境。

2019年4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歡迎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外方領導人夫婦及嘉賓 (新華社)

目前來看,中美關係朝着李顯龍所主張的方向發展,實施難度是巨大的。

從根本上說,習近平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追求,決定了中國在亞太地區甚至全球擴大影響的努力不會停止。而中國與西方世界結構性的根本差距,要求中國通過國際規則的制定和調整,來保證自身國際參與程度的提升。由於這一舉動可能會對美國奉行的「民主」國際體系造成更大的威脅,相應地,美國對中國的敵意也將很難擱置。

此外,近年中國外交中對美國的所謂「低估」和「東升西降」的出現,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服務於中共建構國內民族凝聚力的需求。中國很難僅從國際環境的角度考量,對中美關係採取完全實用主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