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靠父母幹?26%家長願金錢資助子女置業 25%料資助額逾百萬元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香港置業難,年輕人置業更難。嶺南大學聯同城市大學調查發現,1,012受訪父母中,四分之一家長願意「父幹母幹」,以金錢資助子女置業,當中兩成半預計資助超過100萬元。有45%受訪父母認為政府未能協助年輕一代置業,67%認為政府應向年輕一代提供更多居屋單位,47%建議放寬申請公屋的門檻。嶺大政策研究院研究副教授劉嘉慧表示,由於經濟條件較佳的家庭傾向資助子女置業,加劇年輕一代的社會和住屋不平等。

調查顯示,有四分之一受訪家長(26%)有意以金錢資助子女置業。(資料圖片)

嶺大和城大在去年7月至今年4月,以電話形式訪問1,012位與其成年子女同住的父母,結果發現,66%受訪家長不計劃在未來5年財政支援其成年子女置業,有四分之一受訪者(26%)有意以金錢資助,當中擁有自置物業的父母較公屋租戶更傾向資助子女上車、自置物業為34%,公屋租戶則15%。

32%父母指資金將以禮物形式送贈

在計劃資助子女置業受訪者中,一成半預計資助金額少於10萬港元,逾三成人表示將會資助介乎10萬元至100萬元,逾兩成半預計資助超過100萬元。近半受訪者計劃同時以貸款和禮物形式協助子女上車;三成二人表示有關資金將以禮物形式送贈;一成四人會以貸款形式幫助,但以貸款方式幫助的父母中只有一成六預計子女最終會全數歸還。

+4

67%家長認為政府應向年輕一代提供更多居屋

有64%受訪父母承認,對比他們一代和他們父母的一代,子女一代的置業機會最低,62%父母認為子女沒可能單靠個人能力自置物業。

大多數受訪父母認為,父母要資助因政府未能協助年輕一代置業,67%受訪父母認為政府應向年輕一代提供更多居屋單位,47%認為要放寬申請公屋門檻。

父母視助買樓為「人生的禮物」 學者:或加劇社會不平等

嶺大政策研究院研究副教授劉嘉慧教授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年輕人依靠家人資助置業愈趨普遍:「由於經濟條件較佳的家庭傾向資助子女置業,導致年輕一代在住屋方面能否獲得父母的支持存在差異,或會進一步加劇他們面對的社會和住屋不平等。」

劉教授表示,許多父母更將資助子女置業,描述為他們結婚或生兒育女的入場券、擺脫做樓奴的出路、向上流動或改善生活的踏腳石,甚至形容為送贈給子女的最後禮物或人生的禮物。她建議政府考慮增加資助房屋供應量,並相應修訂有關資助比率、放寬申請門檻,以幫助年輕一代踏上置業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