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疫苗死因|律師:「死因存疑」裁決未必增加成功索償機會

撰文:鍾麗霞
出版:更新:

63歲「三高」及有長期病患男子李宇根,今年初接種科興疫苗,兩日後因心肌梗塞引致急性肺水腫死亡。死因庭就其死因作研訊,兩男三女陪審團今日(12日)一致裁定死者「死因存疑」。
截至上月23日,疫苗保障基金接獲17宗死亡個案索償申請,暫未有一宗獲批。李宇根可否助翻案?本身是律師的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今次裁決未必對死者家屬向疫苗保障基金索償有幫助,「唔會令成功索償成數高咗、容易咗,或者機會大咗。」他解釋說,因為「死因存疑」不等同賠償基金要求,需證明死因「不能排除」與疫苗有關。

+3

林志釉:研訊未能確定「不能排除」與疫苗有關

林志釉指出,雖然陪審團一致裁定死者「死因存疑」,但因為研訊亦未能確定死因是「不能排除」與疫苗有關,故相信對於家屬申請索償無很大幫助,成功獲賠償的機率不會特別提升。

林稱,政府的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兩名成員曾在死因研訊作供,當時已提出委員會一致斷定其死因與接種疫苗無因果關係,事故僅屬偶然,但陪審團最終裁定「死因存疑」,認為專家的供詞未能完全說服陪審團。

林志釉關注疫苗保障基金未批出一宗死亡個案賠償。(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彭鴻昌:裁決或會引起市民對疫苗猶豫

疫苗保障基金截至10月23日,有66宗傷害個案共獲批783萬元,每宗個案平均獲賠11.9萬元,按月升6,000元;但17宗死亡個案申請則無獲批,11宗被專家委員會評定無關或不可分類、1宗不符申請資格被拒絕、5宗處理中。林認為基金可因應今次死因庭裁決,重新檢視尤其死亡個案的審批標準是否太高,以免影響市民信心,失去當初成立賠償基金原意。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彭鴻昌則認為,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成員在作供時曾提到,不排除接種疫苗或加重了死者的身體負荷,既然專家亦未能完全排除死因與疫苗的關係,若家屬向基金申請賠償,理應獲批。

彭鴻昌擔心死因庭裁決會引發市民的疫苗猶豫。(資料圖片)

彭指,今次裁決或會引起市民對疫苗猶豫,呼籲專家要加以解說,亦要加強疫苗接種中心醫護對接種市民的健康風險評估工作,「其實裁決同呼籲打針無矛盾,最緊要打針之前確定係咪病情穩定,增加市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