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斥資逾4億研發電磁炮 對抗高超音速導彈

日本斥資逾4億研發電磁炮 對抗高超音速導彈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日本防衛省決定,2022年度正式研發電磁軌道炮,用這種高速武器對抗高超音速導彈和艦船。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2022年1月16日報道,日本防衛省在2022年度預算案中提出投入65億日圓(約4.4億港元)用於電磁炮研發,打算7年後實現實用化,主要用於攔截速度為音速5倍及以上的高超音速導彈,同時也可用於攻擊艦船。

時事通訊社報道稱,防衛省在2016年度補充預算中投入了10億日圓(約6797萬港元)着手研發電磁炮,已經進行相關試驗,速度達到每秒2,297米,是音速的將近7倍。

如今,防衛省認為這種武器將成為改變戰略態勢的「撒手鐧」,因而決定大幅增加預算。

日本近年來在軍備建設方面大踏步向前,其中,在電磁炮領域的發展尤為明顯。

電磁炮耗電量巨大,開發可安裝在車輛或艦船上的小型化電源裝置是研製難題之一。美國軍方研發電磁炮十多年,至今沒有實現實用化,在2022財年決定停止經費投入。

日本《產經新聞》1月10日援引一名防衛省官員的話稱,美方「已經達成技術目標」,但在研製艦載小型大容量電源裝置方面陷入困境,而日方在電源技術開發方面領先美方。

為配合電磁炮項目,防衛省打算進一步向電源裝置研製投入資金,並表示不排除與美軍共同研製電磁炮。

電磁炮以電磁力而不是火藥推動彈丸,具有速度快、射程遠等特點。不過,電磁炮炮彈雖然速度快,卻只能直線飛行,面對彈道可變的高超音速導彈,攔截有效性其實有限。


每分鐘狂掃40萬發!中國量產「金屬風暴」可攔截導彈、無人機蜂群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國在艦載末端防禦系統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款被譽為「金屬風暴」的新型彈幕武器系統近日亮相,採用16聯裝35毫米口徑炮管,總射速高達每分鐘40萬發,大幅超越現役1130型近防炮的射速,具備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與無人機蜂群的能力,預計將顯著提升中國海軍艦艇的生存率與防空反擊能力。

內地《現代兵器》雜誌最新一期披露,該武器系統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研製,定位為車載反無人機群反導彈的彈幕武器平台。每根炮管的射速可達1萬2000發/分,16管聯裝後形成高密度「彈幕牆」,由電子控制系統精準點火推進彈丸串行發射,實現範圍廣、密度高的火力覆蓋。

內地《現代兵器》雜誌公開中國版「金屬風暴」。(Facebook@軍事迷)

文章指出,「金屬風暴」一詞原源自1990年代澳洲提出的概念,強調藉由預裝彈藥與電子脈衝點火技術,實現超高射速。本次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推出的系統不僅保留該概念,還進一步創新擴展應用範圍,除可部署於陸基平台外,更可整合至驅逐艦、護衛艦等各型水面艦艇,於3至5公里距離內攔截超音速、亞音速導彈與無人機目標。

根據介紹,該系統支援多種35毫米彈藥,其中包括具編程引信的AHEAD子母彈,針對各類目標進行精準殺傷。《現代兵器》稱,其快速反應與覆蓋能力,無論面對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或大規模無人機蜂群,都具備高效應對能力,為艦艇提供多層次的近程防護。

內地《現代兵器》雜誌公開中國版「金屬風暴」。(Facebook@軍事迷)

另有內媒報道指出,該系統不僅射速驚人,還具備「低成本、高存活、可連續作戰」等特性,在高強度作戰環境下相較於傳統導彈防禦系統更具優勢,能有效避免彈藥耗盡的困境。

《現代兵器》指出,這款「中國版金屬風暴」目前是全球唯一已量產化的此類系統,對於未來應對導彈飽和攻擊及提升海軍艦隊整體防禦能力意義重大,同時具備極高出口潛力,有望成為中國軍武外銷的又一亮點。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