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國鈞:唯香港無國安法律才正常? 時間會證明香港無變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新政府架構重組,增設「副司長」一職。律政司首任副司長由前立法會議員張國鈞出任,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笑言與司長林定國都來自政府外,第一個感覺就是「好多會開」。從事地區及議會工作多年,張希望這些經驗有助將法律議題「顯淺易明」地向公眾傳達,正構思多向外界宣傳律政工作:「好多廉政乜乜、警隊節目,令社會多啲了解佢哋,其實律政仲多呢啲故仔。」
至於《基本法》第23條立法,張國鈞重申仍在積極進行研究,一旦有結果就會提交特首,再諮詢社會、充分解說。他強調今次的研究範圍廣闊,參考了很多地方經驗、本地實際狀況及需要,「希望做得完善啲、徹底啲、廣泛啲,唔希望通過後會有情況處理唔到,要頻繁修修補補」,務求將一切可預視的情況包含在內,堵塞所有漏洞。
張國鈞指與《港區國安法》一樣,明白有人很關注及擔憂,但這些國安法律並非香港獨有,「擔憂正正來自過去人有我冇,係過去冇,正常呀?定係有,先係正常?」他希望社會明白,全靠這些法律才令社會穩固。

入官場再無暑假:依家提問題要諗解決方法

張國鈞加入律政司前是民建聯副主席,曾經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身兼多職。加入熱廚房,最大感想為何?他開玩笑指:「好多會要開,同埋無咗立法會嘅暑假。」他續稱,以前作為立法會議員主要是發掘問題,平時開會「㩒完掣」發表意見即可,但現時人在官場,發現問題後,更要自己想出可行解決方法,方方面面都配合到。

本身是事務律師的張國鈞稱,與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司長林定國正好互相補位,分工很視乎未來的磨合:「例如有時司長有嘢唔想做、唔擅長,咁咪由副司長頂上。」張國鈞初步負責四大範疇工作,包括法治教育及推廣、培育人才、大灣區協作及法律科技,有需要時,亦要在其他議題協助司長。

張國鈞鼓勵中學生投身法律工作。(梁鵬威攝)

政治環境改變導致法律人才流失?

法律一向被視為「神科」,以往吸引不少高材生報讀,不過今年新出爐的8位DSE狀元卻無意修讀。作為「法律界師兄」的張國鈞不認為與政治環境有關,他指,公眾仍然對香港法治有信心,「依然會喺香港法庭打官司,大家都覺得可以喺制度內搵到公義。」只不過,世界變了,年輕一輩不再拘泥以傳統三師(會計師、醫生、律師)來定義成功。

他正構思以較有新意的方法,向外界介紹法律工作,以律政司為例,除了刻板印象中的檢控工作,還有法律草擬工作,希望令年輕一代了解,吸引有興趣的人加入:「好多廉政乜乜、警隊節目,令社會多啲了解佢哋,其實律政仲多呢啲故仔。」

提到移民潮下法律界的情況,張國鈞稱人才流失有不同原因,「有人想去其他環境又有,因為疫情限制又有。」不過,他認為隨着疫情趨穩,時間也會證明香港的社會秩序無變,加上未來加強與大灣區合作,提供不同發展機會,自己並不擔心人才流失問題,正如「九七」後也有不少人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