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居屋由日本大師設計 「蔗渣價錢」住出「燒鵝脾的味道」?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近年,新式居屋被彈設計差,間隔外表與公屋無異,部分「奇則」更開門見廁所,望向墳場,惟市民為求「有瓦遮頭」,新居屋往往超額認購幾倍。昔日未算「寸金呎土」的年代,其實居屋設計不比私樓差,甚至還得過建築設計獎。
攝影:黃泳樺

穗禾苑已落成37年。

日本人設計的居屋?三三不盡

日本設計一直被奉為圭臬,美觀實用又貼近生活、人性化。要欣賞常說日本人的細心和創意,不用去日本,香港就有啦!

常聽到和諧式、康和式其實是居屋最常用到的模式。第一期居屋「無譜跟」,由設計師自己發揮,名為「非標準型」,包括何文田俊民苑、沙田穗禾苑、觀塘順緻苑、深水埗清麗苑、寶麗苑、寶熙苑。穗禾苑是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第一期的首個屋苑,由大師木下一主當主創建築師。(木下一:日裔加拿大人,曾於美國麻省理工修讀建築。他隨後來港,在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事務所擔任項目設計。木下一早期兩項工程:中環希爾頓酒店和康樂大廈(今怡和大廈)都是香港重要的城市標記。)

彩虹有條彩虹邨、點解沙田叫瀝源? 公屋改名要有三大準則

+4

穗禾苑於1980年落成,共9幢樓宇,位於火炭半山,坐擁城門河景,自成一隅。1981年,穗禾苑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獎,亦被稱為新界居屋樓王。

木下一用了多個「三」的組合:

每3座樓宇為一組,成「品」字,恰如小社區。

每組各有自己的小廣場、休憩花園和遊樂場,確保每幢樓宇都可以享受屋苑空間,現在大概會被說「浪費土地」。同時,以有蓋行人通道直接通往購物商場和其他樓宇,現在看似普通的設計,當時可謂照顧邨民,不用日曬雨淋便可在屋苑暢通無阻。

2016年,英皇國際以7.288億元投得穗禾苑商場及停車場。

每3層共用一部電梯,加強鄰舍溝通。

穗禾苑共有36層,每層12個單位,但不是每層都有升降機,而是每三層共用一部升降機,只會停在G、3、6、9、12、15樓,如住在2樓或4樓,必須停在3樓,然後落一層和上一層。同時,升降機大堂異常寬闊,原意是想成為社交場地,促成友好的鄰舍關係。現在看來,對長者和殘疾人士非常不便。

每3個單位共用一條樓梯,豪宅格局。

想空氣流通?想凝聚居民?又想有私人空間?木下一以風車型設計一次滿足三個願望。常見長形樓,筆直的長廊雖然通風,但居民難以聚集溝通。於是,木下一以風車型有長走廊加強通風,釋放更多公共空間。同時,由於不是所有單位都處於同一水位面,同層每3個單位共用一條樓梯,結合高低錯落的樓梯,令人有豪宅一梯一伙的感覺,既能凝聚居民,保持私隱。

盤點香港10大特色公屋:蘇屋邨背山面海、廣源邨坐擁鐘樓

穗禾苑空間大,休憩位多,貓咪也清閑。

「奢侈」噴水池?

說完樓宇設計,屋苑配套又如何?甫下車,一片綠蔭包圍穗禾商場。向前走,右面是噴水池(雖已乾涸),左面是一排座椅,前方是一排店舖和街市,自給自足,恰如一個小社區。(本應如此,惟商場被領展賣掉,有不少空置舖位。)屋苑有大量休憩地方,走入其中一組「品」字,小廣場又有一個佔地頗大的噴水池,如今必被斥為「奢侈」,寧願多建幾個單位,多賺幾分錢。

三幢樓字中間又有一個佔地頗大的噴水池。

抬頭看,商場頂上有多個半圓形,原來是木下一精心設計。他以圓形和大量幾何圖案,配合不同的光線,每個半圓內,都是一幅風景畫。而商場開放式設計亦有助加強通風對流,自然採光。

居屋可以有用心的設計,公屋廉價,亦不代表居住環境差劣。後來落成於柴灣半山的興民邨,同樣採用穗禾苑的設計和格局。從前,公屋和居屋,同樣為改善居住環境,考慮居民生活配套,以現今算是「庶渣的價錢」,興建出「燒鵝脾的味道」,而非胡亂「插樓」,把人「安置」好就罷了。

半圓設計是穗禾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