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周年|四大城市港GDP增長跑輸 由第1變包尾 落後於京滬深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更新:

回歸後本港經濟結構中金融業比重持續上升,進出口貿易總額亦增加超過2倍。本篇透過本地生產總值、進出口貨值、產業分布、境外母公司駐港公司、恒指走勢等變化,看1997年後本港經濟環境改變。

1997年本港本地生產總值1.3萬億元,躋身「萬億俱樂部」,高於北京、上海及深圳3大城市。2021年,本港本地生產總值為2.4萬億元,於上述三地比較,由第1位下跌至第4位。

回歸以來,本港貿易總值由1997年的約3.1萬億元,增加超過2倍至2021年的10.3萬億元。本港與內地商貿活動頻繁,2021年本港與內地貨物貿易總值超過5.3萬億元,佔本港當年貿易總額52.4%。

本港4個主要行為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2020年4個行業增加價值按當時市價計算合計共1.4萬億元,約佔當年本地生產總值的55.1%。近年除了金融服務佔本地生產總值比例有所上升外,其餘三大行業的所佔比例均下降。

據《2021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報告》,2021年政府統計處共點算有1,457間有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地區總部,當中252為內地公司,比例達17.3%,近年於本港設置地區總部內地公司持續增加。

1997年至今,恒指走勢大致向上,惟於兩次金融危機及疫情期間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