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塑造女性定型?從雜誌到網媒,女人如何被指手畫腳

撰文:添子
出版:更新:

從前修讀媒體研究時常談及不同的時裝雜誌如何影響且塑造女性形象,這話不得不說早已是老生常談。而網絡的出現,倒讓這個老掉牙的題目添點談資。網上媒體和自媒體,是解放女性形象的盟友,還是讓女性主義發展倒退的敵人?

做時裝網站的編輯,其實有苦自己知。(視覺中國)

說實話,做網媒編輯做了一段時日,三不五時總有些得過且過的想法:「一天Facebook上有那麼多條feed,誰會看得到我寫的?」「讀者多數都只看圖片快速掃過就看完了,誰會理會內容?」這種得過且過反映在文章的質素上倒也罷了,最怕是自己寫的原來偏離了初心的理念而不自覺,在日復日的妥協下蛀空了應有的堅持和想法。

可能你會問:喂,不是談女性主義嗎?講這些有的沒的有關係嗎?

有,絕對有,誰保證網絡主流不會有一天走回沙文主義,而作為女性主義者的記者編輯可能為了追數呃like呃PV而被逼跪低呢?好像離我們很遠很極端,其實早在現實生活發生過:還記得某些內容農場(content farm)偷了相作了一堆大陸人呃綜援的caption story,在本土論述盛行之際哄人瘋狂分享文章嗎?網站(或網媒)跟隨意識形態主流是常識,也是不得已吧。

寫文前去Google做功課搜尋關鍵字是常識吧?(網站截圖)

假設是誇張了,但不離事實。相信大家都有聽過網媒行內的一些字,如SEO(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Keywords(關鍵字)等,意指在網絡搜尋器如Google、Yahoo等最多用戶(對,是user,不是讀者readers)查閲的字眼。網絡編輯和數據部門每日耳提面命告訴你一系列最有效抵達用戶的關鍵字,你得好像小學生般為這些詞語重組句子,衍生出以下常見於不同女性網站的題目(下刪500個相類似題目):

時裝編輯教你顯瘦穿搭必殺技事業線直逼眼球!XXX(明星名字,也是SEO喔)性感穿搭20雙讓你美腿長腿的高跟鞋每日7分鐘練好性感馬甲線找回纖腰

特地前往不同的女性生活網站看,果然看到以下文章:

「顯瘦穿搭」、「事業線」、「性感」、「美腿長腿」、「纖腰」、「馬甲線」……且不說題目的語法是否正確,標點符號有是否用得合適,這些關鍵字難道不算框死了女性某一種既定形象嗎?腰肥一點、退粗一點、胸小一點,便要透過穿搭修飾身體,背後還是某種完美女性的想象。而且更可怕的是,透過SEO,網媒就能將這份幻想送達每個女生和女人的手機和電腦,這種霸權的植入和影響更顯深遠。

(左)Susie Bubble;(右)Tavi Gevinson。(視覺中國)

KOL現象學

曾經聽過某些説法,指網絡文化其實能真正解放時裝(democratizing fashion),讓不同的風格透過不同的自媒體(self-media/we-media)百花齊放。從時尚博客(Bloggers)、網絡紅人(influencers)到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s, KOLs),網絡起初的確捧起很多以往不常見的時裝人,像來自香港的Susie Bubble、年僅11歲便成Marc Jacobs時裝騷front row座上客的Tavi Gevinson,她們並非挾着時裝圈子中光鮮亮麗身材好的形象而一炮而紅,而是憑着或可愛或怪雞的形象獲得網民注意。算是好現象吧,一開始?

反正後來,時尚圈對網絡世界的人和事越看越重,很多不同形式的時裝人開始在網絡上大放異彩,Chiara Ferragni、Alexa Chung、Chriselle Lim、Irene Kim,更不要說後來在電視界模界娛樂界混的風生水起的Kardashians家族……人很多,衫也很多,但風格?似乎越趨單一了。當然,這無疑是因為品牌贊助的緣故,total look實在也談不上什麼穿搭配襯。她們名利雙收,在時裝周被街拍攝影師追住跑幾條街,社交媒體上的光鮮亮麗惹人艷羨。她們的追隨者不禁想:如果我穿得跟她們一樣,身材跟她們一樣,會不會得到同樣的追捧?KOL變成一個女性專用的標杆,透過網絡定下「現代成功女性」鐵一般的標準。比起可見的關鍵字,這種無形的氛圍更像包着糖衣的夢魘。

以下KOL,你認得出幾個?

+3

比雜誌影響更深更遠

從前研究媒體對女性形象的影響,總是不停批評雜誌封面過分修圖或cover line的衍詞用字。惟網絡文化盛行下,印刷刊物對社會的影響越見捉襟見肘,每月賣刊三萬本的雜誌,影響力怎及得上接觸人數(reach)上十萬的網絡文章、KOL帖文和所謂的「用戶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s)?網絡使資訊流通,也使資訊氾濫,氾濫使人習慣、麻木。當我們默許女性定型的內容和暗示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影隨形,便是縱容。

言致此處,我還是慶幸自己身在一物的,至少能我手寫我心,追數之餘也能稍放厥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