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療程索價逾萬 救疫「神藥」瑞德西韋爭奪戰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依然嚴竣,美國單日確診超越五萬宗,作為美國政府目前唯一批准使用以治療新冠病人的抗病毒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需求相當迫切。作為最大疫區,美國大手買斷瑞德西韋未來三個月的全球供應量。其索價也是不菲,藥廠售予發達國家政府,每名病人的五天療程的藥費便高達2340美元(逾1.8萬港元)。到底是救命,還是攞命?

彭斯等人近日終於肯戴上口罩。(美聯社)

5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由美國藥廠吉利德(Gilead)生產、本用於治療伊波拉的瑞德西韋用作新冠病毒的緊急治療,為疫情帶來曙光,也使吉利德的股價應聲上漲,吉利德亦在全球尋找合作藥廠,快馬加鞭增加全球產量。除了自願接受臨床測試的病人,該藥進入巿場後的正式售價一直受到外界關注。畢竟就算富有如美國的國家,沒有購買醫療保險的病人也有可能事後要為「天價帳單」找數。

到6月底,吉利德終於公布該藥的費用。在美國,如有購買醫保的病人,就會收取每劑520美元(約4056港元),五天六劑的藥價便為3120美元(逾2.4萬港元),公立醫院會較為便宜。而藥廠售予其他已發展國家政府,便以每劑390美元(約3042港元)計算,五天療程為2340美元(逾1.8萬港元),沒醫保人士具體而言需支付多少藥費依然未明。一般新冠肺炎病人需要接受五天藥物療程,部分需要用藥十天,視乎病情。

延伸閱讀:香港治療靠什麼?

本港有約30名患者獲處方瑞德西韋。(資料圖片)

就算臨床上,該藥只適合用於重症病人身上,並非每位新冠病人都需要用到,但不論對貧窮國家,抑或累計確診已達274萬的美國而言,都是非常昂貴。自疫情爆發至今,吉利德在全球捐出達150萬劑瑞德西韋,作為新冠病毒的臨床測試,足夠14萬個療程所需。在美國,藥廠捐出作臨床試驗的最後一批瑞德西韋,已在6月29日捐出,意味此後每位病人都需要收費。

藥廠收的是「良心價」?

根據吉利德本年第一季的財務報表,用於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及擴大生產線的費用為5000萬美元,而全年用於該藥的支出高達10億美元或以上。英國利物浦大學此前建立的經濟模型顯示,量產後的瑞德西韋每劑成本價為0.93美元。因此,有消費者權益組織要求,就算只收取每劑一美元,但基於全球疫情走勢及對於該藥的需求,吉利德依然穩賺有餘。

藥廠公布相關藥價後,美國國內亦有兩種反應。民主黨德州眾議員Lloyd Doggett直指開價「離譜」(outrageous),若沒有納稅人9900萬美元的資助,該藥根本是「一敗塗地」。另有消費者權益組織批評,吉利德把該類屬於公共衛生範疇的藥定價數千美元,是自負與無視大眾的表現。

美國單日新增確診一再創新高,疫情並不樂觀。(美聯社)

不過有分析師認為,這個價錢已比不少此前的估計要低。投資銀行SVB Leerink分析師Geoffrey Porges形容藥價已是「出奇地相宜」。他指出,如果該藥有效使病人免於進入深切治療階段,按每位病人計算節省可達4萬美元,而這還未包括病人能提早復工等經濟效益。

美國臨床與經濟評估研究所(ICER)也認為,吉利德這次定價屬於「克制」及「負責任」。研究所主席Steven Pearson指出,這個定價推斷是假設了瑞德西韋有效提高covid-19的病人存活率,但目前尚未有有力研究證明,「若日後數據未能證實,瑞德西韋有效提高存活率,藥價將會顯著回落。」

紐約巿逐步回歸正常,但疫情風險依然高企。(美聯社)

藥價制定機制複雜 救命VS利益之爭

藥價制定從來都是充滿爭議的話題,一種藥物從研發、製造、包裝、運送、儲存、臨床測試,以至送到病人手上後的安全監控,等等的成本與經費來源本身已相當複雜,能真正進入巿場的藥物乃萬中無一,因此龐大的利潤是研發藥物的動力來源,藥廠利益與「發災難財」兩者之間似乎也是永續的爭論。專研藥品定價及的反壟斷法的路特加法學院教授Michael Carrier對NPR表示,瑞德西韋取了外界預計的中位定價,股東利益無法最大法,是如今環境下能預料的,「並沒有簡單方法去評定藥物所值多少,很多爭論將無可避免。」

毫無疑問的是,以目前瑞德西韋的定價,以及可預期未來數月全球的龐大需求,該藥可為吉利德帶來可觀收益。

吉利德亦表示,將給予發展中國家開出較低的藥價包括疫情嚴重的巴西都會是藥價較低的國家之一,「以確保全人類都可有該藥可治」。

美國藥廠吉利德(Gilead Sciences)擁有瑞德西韋的專利。圖為2020年4月29日,瑞德西韋位於加州(California)的廠房。(Reuters)

「美國優先」 買斷救命藥

然而,如今已貴為「神藥」的瑞德西韋,就算有錢都未必買得到。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同在6月29日宣布,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已買下額外50萬套瑞德西韋療程供應。這佔吉利德七月產量的100%及八、九月產量的90%。

這幾乎等同「買斷」未來三個月的供應,頓時惹來歐盟、英國等反響,世衛表示正在查證事件。利物浦大學客席高級研究員Andrew Hill形容:「他們取得該藥幾乎全數的供應,歐洲什麼都沒有。」英國《衛報》記者Sarah Boseley形容,把瑞德西韋供應一掃而空,不只是因應染疫及死亡個案上升,而是美國在這場全球大流行中,也採取了「美國優先」的方針。

縱使法國、加拿大等盟友不只一次就着藥物問題發聲,但在瑞德西韋的問題上可見,似乎亦難以阻止美國「割據」瑞德西韋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