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培養全人發展 實踐共融理念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更新:

疫情影響本港近三年,香港教育界受到嚴重影響,隨時因應疫情而變換上課模式,影響學生學習,亦影響學生的全人發展。一間位於天水圍的中學積極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使其具備圓融通達、積極精進人生態度,為回饋社會努力。(內容由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提供)

+8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新任校長彭家強先生指出,作為一所儒釋道三教合一之中學,自創校以來一直以「明道立德,慈悲喜捨」為校訓,佛陀「慈悲濟世」為精神,推行佛化教育、全人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彭校長強調:「本校乃圓玄學院轄下的學校之一,在未來的日子會繼續以興學育才,服務社會為己任,致力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之餘,亦會舉辦多元活動,為社會培育才德兼備的人才。」

在第五波疫情消退之際,彭校長決定在本學年第一學期考試完結後,乘勢推出「一日限定『呂』行團2.0」,以舒緩學生的考試壓力,同時培養學生全人發展,創造學校與社區的聯繫,共同成長,達至社會正義的價值。為配合「一日限定『呂』行團2.0」,彭校長更特意編排第一學期考試完結後翌日定為「全方位學習日」,讓全校師生一同參與,體驗一番。

彭校長解釋「一日限定『呂』行團2.0」是指是次的活動目的比上學年的「一日限定『呂』行團」更饒具意義,經過本校林嘉威助理校長悉心的設計與規劃,帶領全方位學習統籌顏兆鈞老師,為是次活動融入二十多個個具「社會共融」、「體驗服務」、「文化傳承」、「社會議題」以及不同學科領域等元素的學習活動,期望學生透過「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的觀念,培養他們建立社會與公民責任,透過體驗式服務學習引導學生反思相關議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與品質,為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社會共融——代入角色 建同理心

為讓學生更能體會不同身分人士的困境,本校特別與本地不同機構合作,設計了不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代入不同的角色,包括:基層群體、認知障礙症患者、愛滋病患者,以及傷殘人士等,讓學生以第一身體驗弱勢社群每天所遇到的困難,從而建立他們的同理心,包容及關愛社會上有需要幫助的人。

文化傳承——親身體驗 加深認識

疫情之下,雖然同學未能進行境外交流,然而這卻是一個機會讓同學深入地認識和了解香港的人和事。為讓同學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探索本土文化,本校邀請不同文藝界人士親臨本校分享,包括在本港出生的阿拉伯文化大使,帶領本校學生進行阿拉伯書法藝術;由專業導師分享小巴牌字體及書寫技巧,讓學生了解及傳承本土傳統特色手工藝;遊覽藍屋建築群,了解建築香港歷史、活化建築。

社會議題——矛盾對決 引起反思

其實在各個活動中,本校老師刻意融入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點,讓同學更能吸收課本上的知識,加深在各科領域中的體驗,例如糧食問題、貧窮問題、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育問題及戰爭問題等,幫助學生思考,鞏固學習。

品德培養——突破自我 任務達成

部分活動亦加入培養學生品德的元素,藉此讓同學加深了解自己的長處,發掘自己的潛能,例如透過「領袖生訓練營」及「划越無限計劃」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協作能力、溝通技能、奧林匹克精神、樂觀積極的心態等,助他們重建待人處事的正確態度。

本校之「一日限定『呂』行團2.0」活動揉合了知識、技能及態度情意三大元素,能有助加強學生對服務學習內容的掌握及了解、認識及獲得相關的技能;既可以提升共通能力,如協作能力、溝通技能等,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公民意識和公民責任感。本校展望明年能舉辦境外交流團,讓「一日限定『呂』行團」活動昇華至「3.0」,向世界展現本港學生之學習成果,宣揚本校辦學之理念。

(內容由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提供)

若學校有意於校園天地刊登文章,歡迎聯絡香港01代表黃先生:

電郵:education@hk01.com (標題註明 『校園天地投稿』)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