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解封下水滴難避 第二波疫情洪流尚可免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上周初,獲世界衞生組織(WHO)多次讚譽的抗疫模範生中國與韓國接連爆出多宗本地感染源,讓正在解除封鎖的世界各國擔心第二波疫情爆發將難以避免。

5月初的韓國,人民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在勞動節至兒童節的六日連假期間,首爾到濟州島的航班回復過去平均水平的95%,有當地旅店表示入住率已達以往八成。然而,假期後爆出的第二波疫情,震動了連月確診數字維持在極低水平的韓國。截至上周六(5月16日),首爾梨泰院夜店的群聚爆發已錄得超過160宗確診。政府除了關閉夜店等聲色場所至6月初外,也將原訂於上周落實的復課計劃推延至本周。

各國解封成趨勢

在地球的另一邊,曾是疫情震央的歐洲各國卻決定要走出疫情陰霾,逐步復工、復市、復課,重踏韓國曾經走過的路。德國重新讓店舖開業,德國甲組足球聯賽也於上周六以閉門作賽方式重啟;法國人則可不必攜帶出行證明文件而作短距離旅行,幼稚園與中小學也陸續重開;西班牙大部份地區除了重新開放民眾外出運動外,露天酒吧也可復業,電影院、劇院等場所預計將於本月底開放;意大利的酒吧與餐廳可以提供外賣服務,大部份商店、博物館和圖書館則從本周起重開。

世衞突發衞生事件計劃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警告新冠疫情可能永遠不會消失。(路透社)

連疫情發展較其他歐洲國家滯後、死亡人數卻據歐洲首位的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將原本「留在家中」(Stay At Home)的口號改為「保持警覺」(Stay Alert),容許民眾自由外出運動之外,鼓勵所有不能在家工作的行業從業員回到工作崗位。

同時,歐盟委員會上周三(5月13日)也向成員國發出解除區內邊境封鎖的指引,希望挽救本年夏天對區內部份國家經濟舉足輕重的旅遊業(例如意大利就有13%的國內經濟產值來自旅遊業)。在接過指引之後,德國上周六已向盧森堡全面開關,法國、奧地利與瑞士的邊境也將會由全面管制改為隨機抽樣管制,意大利也計劃於6月初重新開放邊關。

聽過多位世衞專家上周連接警告疫情可能延續「四至五年」,也可能變成「永遠不會消失」的「風土病」之後,各國看到全面性的封鎖隔離措施已不切實際,最合理的出路就是在解封之際盡力防止疫情的第二波爆發。

問題不在「有無」而在「規模」

然而,從中國與韓國的小規模群聚爆發可見,在人們生活回復正常、人際接觸增加之下,嚴格的管控措施並非滴水不漏。同樣的情況也在德國發生。自4月中旬開始逐步解封後,德國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染數」就一度由0.7上升至1.1,顯示疫情曾恢復擴散,不過隨後又回落至1以下的水平。

既然「水滴」式的第二波疫情難以避免,各國要做到的並非一遇水滴就馬上全面重建堤壩,而是要仔細追蹤水滴來源,作出針對性的封阻隔離,防止第二波疫情由水滴突然擴大成奔騰洪水。因此,第二波疫情的挑戰不在於其「有無」,而是在於其「規模」能否受控。

民眾自律的效果

當下,各國民眾普遍未有有效且安全的疫苗注射,群體免疫的受感染人口比例又未能達成,最恰當的做法便是將病毒傳播曲線盡力拉長、壓平,這跟第一波疫情來襲時落實封鎖政策的邏輯一致。而要令第二波疫情的曲線遠比第一波平緩,民眾普遍自律的防疫操守,以及政府對病毒傳染嚴格進行檢驗、追蹤和隔離治療的能力,缺一不可。

在民眾自律的層面,西方世界普遍將目光投射到瑞典之上。瑞典是歐洲罕見沒有落實封鎖政策的國家,首相勒文(Stefan Löfven)一直強調瑞典人民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瑞典至今只禁止了50人以上的集會;16歲以下學童依然照常上課;酒吧、餐廳、健身室等「高危」場所繼續營業;在家工作和老年人避免外出等呼籲也一直維持在建議性質。

瑞典斯德哥爾摩民眾使用扶手電梯時也主動保持與前人的距離。(美聯社)

兩個月之前,當歐洲各國進入不同程度的全國封鎖之際,瑞典的「特立獨行」為千夫所指。如今,正準備重啟經濟的歐洲國家,卻開始發現其可見的將來也許會像今天的瑞典一般。

目前,以人口比例而言,瑞典百萬人中有超過360人因新冠肺炎而死,比例遠高於實行封鎖措施的鄰國丹麥,卻依然低於西班牙、意大利、英國、法國等歐洲疫情中心。瑞典新冠肺炎死亡人口有近半是安老服務的使用者,其次集中在少數族裔之中,可見瑞典政府本身對這些需要特別照顧的群體支援不足,卻間接印證了在瑞典人的自律之下,雖然政府極少「主動出擊」,其疫情依然未有在主流社會中發生大規模爆發。

據彭博社估計,瑞典經濟本年只會收縮5.6%,遠低於歐元區8.1%的水平。雖然其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比例自4月下旬到達在2%至3%後未見明顯下行趨勢,可是在不少正解封的國家眼中,這也許是抗疫與救經濟的平衡之中必須容忍的代價。

世衞突發衞生事件計劃執行主任瑞安(Mike Ryan)曾指「如果我們希望回到一個沒有封鎖的社會的話,瑞典代表了一個未來模式」,又讚揚瑞典人「自我規管」的能力。的確,如果民眾沒有「自我規管」的能力,無論政府在檢測、追蹤病毒和醫療上花費多大力氣,在封鎖政策解除後,也難以阻止第二波疫情「洶湧而至」—這在韓國梨泰院夜店的案例就清楚可見。

西班牙巴塞隆納海旁滿是重新被容許出門運動的人群。(美聯社)

政府角色不可或缺

誠然,一國民眾有沒有能力「自我規管」本身是一個政府難以規管的問題,但政府在盡力宣揚民眾自律之餘,也不能只靠民眾自律防疫,否則將會重蹈日本數個月來抗疫苦況的覆轍。

正在分區逐步重開紐約州的州長科莫(Andrew Cuomo)就為政府可以做什麼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例。他早在落實解封之前,就為紐約州各區訂下了目標清晰、詳盡卻簡明的解封條件:

其一,為確保疫情已然受控,他訂立各區新冠肺炎住院人數與新冠肺炎醫院內死亡人數連續14天下跌的前提條件。同時,為免各區出現數字難以持續下跌的情況,他也為此訂立了持續住院人數低於15人、新增死亡人數低於5人的可替換標準。

其二,為確保醫療體系能夠承受解封帶來的第二波疫情,他規定各區每10萬人中只可有兩個新增住院病人,而且有30%的病床,以及30%的深切治療部床位可供應用。

其三,為了將第二波疫情控制在「水滴」的狀態,科莫要求各區要有較為妥善的檢測與追蹤病毒能力。各區要能在每1,000名居民中為其中30人每月檢測一次,且須符合每10萬名居民中有30名接觸追蹤者的條件。

紐約州州長科莫因抗疫表現凸出,一躍成為民主黨內未來能問鼎總統寶座的人選之一。(路透社)

這些條件將重點放在政府對第二波疫情的監控能力之上,與主流毫無明確準則的解封政策截然不同,值得全球各國學習。

不過,這些解封原則在解封後的落實過程中能否確保第二波疫情不會大爆發,目前仍是疑問。例如檢測與追蹤病毒能力極高的韓國,在這次梨泰院夜店群聚感染中就遇上了不同層次的挑戰:先有相關夜店出入名單上有大量疑似假電話號碼,導致政府難以追蹤;繼而又有涉事同性戀者深怕身份被公開而拒絕接受病毒檢測;同時,由於韓國人口流動回復頻繁,有帶病者疑將病毒帶到補習班、監獄、卡啦OK,甚至教會等不同場所,並出現了第二、第三代的感染。

首爾政府已派出8,500名警員追蹤相關人士;當局也承諾進行匿名檢測,並且不會如以往般詳細公布病患行蹤,避免他人能藉此資訊反推病人真實身份;又嚴厲呼籲曾到夜店的人自行接受檢測,連一些流行的同志交友手機程式也代為呼籲用家響應。如果此等大刀闊斧的多管齊下也不能堵塞因民眾自律不足而各處流竄的新冠水滴的話,韓國的確有再遇疫情洪水,甚至重新落實各種封鎖政策的可能。

「水滴」般的第二波疫情是可見未來中的「新常態」。然而,為了防止水滴迅速化身「洪流」,民眾的自律警覺與政府的衞生應變治理能力,是不可須臾離的唯一出路。

上文刊登第21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8日)《解封下水滴難避 第二波疫情洪流尚可免》。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