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保護區非法採砂 逾2000畝洲灘被挖空 違規種植死灰復燃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新華社》報道,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洞庭湖區走訪發現,多個保護區存在破壞濕地生態問題,保護區內被非法採砂挖空2000多畝洲灘,本應水草蔥郁的濕地溝壟密布,部分應修復區域違規復種林木。

挖空2000多畝洲灘,非法採砂近2000萬噸

據報道,澧水河口濕地保護區位於常德市澧縣、津市兩個區域,保護區面積11.9萬畝。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採石、挖沙。

督察組前期暗訪發現,10來艘採砂船在保護區內孟姜垸洲灘採砂,部分船隻在澧水幹流河道分選砂石,直排泥漿水,採好的砂石堆積在水中達10多米高,綿延百米。

督察組暗查發現,採砂船在澧水河口濕地保護區孟姜垸洲灘非法採砂。(新華社/督察組供圖)

督察發現,澧縣水利部門審批近年多次違規審批,允許企業在澧水河口濕地保護區內採砂。澧縣相關部門負責人稱,當時不知孟姜垸屬於保護區,直到2020年國家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摸底後才知曉。但相關資料顯示,津市設立保護區曾向湖南省林業廳、原國家林業局做過立項申報,早在2006年已得到批覆。

為使違法採砂合法化,2022年12月,津市市政府擬將孟姜垸洲灘調出澧水河口濕地保護區,未得到上級部門批準。

2023年9月,湖南省水利廳印發《湖南省湘資沅澧幹流及洞庭湖河道採砂規劃(2023—2027年)》,明確要求孟姜垸採區「在相關自然保護地範圍調整方案批覆前,不得採砂」。不過,2023年10月,澧縣水利部門再次違規審批,同意4間公司採砂。

截至督察進駐,相關企業累計非法採砂1903萬噸,挖空孟姜垸洲灘面積2085畝,近四分之一個孟姜垸洲灘被挖空。現場督察發現,孟姜垸洲灘內堆存砂石約17.6萬噸。

督察組查詢衛星影像顯示,澧水河口濕地保護區孟姜垸洲灘被大面積採挖。(新華社/督察組供圖)

此外,督察組在其他保護區也發現破壞生態作業活動。今年4月,岳陽市汨羅農業農村發展有限公司,擅自在汨羅江河口段鯰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驗區內違規開展河道底泥及採砂尾堆清理作業。

根據保護區有關規定,每年3月至6月特別保護期中,不得從事可能對保護區內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損害的活動。督察人員介紹,該保護區除了水產種質資源保護魚類鯰之外,還分布各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310餘種,包括部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瀕危動物。

部分歐美黑楊清退區域未修復,違規種植死灰復燃

上世紀80年代,歐美黑楊被引入洞庭湖區栽種,作為造紙用林。由於種植需要大面積挖溝抬壟,湖區淺水、灘塗大幅縮減,嚴重破壞濕地自然形態;加上歐美黑楊生長對水分和養分需求較大,會加速洲灘濕地旱化。

2017年,湖南省製定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楊樹清理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前全部清退自然保護區內歐美黑楊,並同步開展退林還濕、平溝還水等生態修覆工作。

然而,保護區內歐美黑楊雖已基本清退,但平溝還水等生態修復工作基本未開展。據統計,目前自然保護區內仍然保留挖溝抬壟面積約18.3萬畝。

南洞庭湖自然濕地景觀(左);南洞庭湖挖溝抬壟現狀(右)。(新華社/督察組供圖)

專家認為,在濕地保護區挖溝抬壟,徹底改變了濕地區域的洲灘和水下地形,改變了濕地植物、魚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境,威脅水生生物和鳥類的生存環境。

此外,保護區部分已完成歐美黑楊清退的區域,又違規種植大量林木。岸堤沿線200米內、原先種植歐美黑楊而開鑿的溝壟上,排布著楓楊、旱柳等林木,每棵樹間隔3米左右,至少已植種2、3年。督察組近期暗訪時發現,保護區內仍有工人用挖土機挖坑種樹。

經調查了解,2017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間,在當地政府組織清退保護區內歐美黑楊的同時,益陽沅江市水利部門擅自簽訂25份租賃合同,將本應實施生態修復的2.1萬畝歐美黑楊清退區域出租給個人,違規用於楓楊、旱柳等林木種植。

合同顯示,土地年租金為每畝20元至80元(人民幣,下同)不等,承租面積少則幾十畝,多則上千畝,合同最晚到期時間為2036年12月31日。有承租人透露,承包是為了種樹,等成材後賣給造紙廠。

督察組暗查發現,益陽市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歐美黑楊已清退區域正在挖坑種樹。(新華社/督察組供圖)

目前,孟姜垸洲灘已全面停採。常德市將對全市河湖採砂及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全面回頭看,完善勘界立標,梳理風險隱患,列出問題清單,對發現的問題堅決徹底整改。

針對汨羅江河口段鯰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違規作業問題,岳陽市將全面排查,加強長效管理,堅決杜絕此類現象再次發生。

針對退林還濕半途而廢等問題,益陽市政府將成立工作專班,製定典型案例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時限,逐條對賬,加強跟蹤督辦。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