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火箭發射接連失利暴露大問題 習近平重要節點發聲

撰文:褚文
出版:更新:

4月24日是中國第五個航天日,亦是中國首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3日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引發關注。

近期,中國知名航天專家孫家棟、王希季、戚發軔、胡世祥、潘厚任、胡其正、彭成榮、張福田、陳壽椿、韓厚健、方心虎等11名曾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給習近平寫信,回顧航天事業發展歷程。對此,習近平在回信中寫道,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

習近平要求新時代航天工作者要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圖為2018年2月10日,習近平視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新華社)

雖然習近平提出「殷切希望」,但近年來中國航天的發展之路並不順利,火箭發射衛星多次失敗。統計顯示,2016年9月,中國高分10號衛星發射失敗,同年11月長征5號遙一火箭發射失敗,隨後的12月,高景1號衛星部分失敗;2017年6月,中星9A衛星部分失敗;2017年7月,長征5號遙二火箭發射失敗;2019年5月,遙感33衛星發射失敗,同年8月,中星18號衛星失聯;2020年3月,長征7號衛星發射失敗,同年4月9日,搭載印尼PALAPA-N1通信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也沒能成功入軌,星箭最終墜毀,成為中國今年的第二次火箭發射失利。

特別是2020年兩次發射活動失敗是在一月內出現的,頗為罕見,這也將中國航天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熱議。由於中國將在2020年有40次左右的發射計劃,其中包括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嫦娥5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接連兩次發射失敗,可能對原定計劃產生重要影響。

2019年,中國共進行34次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其中兩次失敗。2018年,中國共進行39次發射任務,其中有一次失敗。從1970年至今,中國共進行355次航天發射,其中26次失敗,成功率為92.67%。

公開統計顯示,2016年至2020年4月,美國發射111次,成功110次,成功率達99%;俄羅斯發射80次,成功77次,成功率達96.25%;歐空局發射44次,成功42次,成功率達95.45%;日本發射20次,成功19次,成功率達95%;印度發射25次,成功24次,成功率達96%;中國發射121次,成功112次,成功率92.56%。

對於中國航天近來出現的問題,外界多認為是體制原因,誠然中國航天在體制設置問題上存在諸多問題,譬如管理上的「九龍治水」,亦有海外媒體將其歸因於美國封殺,導致中國難以獲取先進晶片,但縱觀中國輿論,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待遇不足重挫航天工作者的積極性。

除少數拔尖的航天工作者獲得無數榮譽和獎勵外,更多的是一些默默無聞的中低端工作者,構成中國航天的基層主力,但這些人面臨着如同普通民眾那樣所遇到的房價高漲、子女入學和醫療等問題。

2018年張小平離職事件被認為是這一問題的集中體現,彼時作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研究員的張小平因待遇問題而離職進入民營航天企業,但遭到原東家的阻撓,引發廣泛關注。彼時,張小平在體制內年薪僅在十多萬元人民幣,但跳槽的年薪高達百萬元。

儘管民營航天企業待遇誘人,但不可能會招所有人,因此才有習近平在上述回信中說,「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對個體而言,精神激勵重要,但提高待遇,讓普通航天工作者無後顧之憂,免於生活壓力,同樣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