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蟲劑雞蛋】韓國政府總學不乖 官商勾結有跡 或掀新打貪風暴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韓國毒雞蛋事件持續發酵,政府已扣查和銷毀了700萬顆有毒雞蛋。該國政府對應對涉及禽畜食物安全方面不算沒經驗,但表現一直未見長足進步,這跟業界慣性操作、政府管理以及官商勾結脫不了關係。剛自前總統朴槿惠貪腐醜聞中透過氣來的韓國,或將迎來新的風暴。

韓國自上周爆出有毒雞蛋後,銷量急挫四成,大量雞蛋需要回收。(視覺中國)

韓聯社21日引述農林畜產食品部消息報道,政府着手對被驗出雞蛋殺蟲劑成分超標的養殖場進行調查。農林畜產食品一共巡查了1617個銷售點,分別扣留和銷毀451萬與243萬隻毒雞蛋。

有毒雞蛋佔問題養殖場產量15至20%

毒雞蛋事件自上周開始,18日農林畜產食品發表全國雞蛋養殖場的檢疫結果,發現全國1239個養殖場中,有49處查出殺蟲劑成分含量超標。這次扣留和銷毀的雞蛋,佔問題養殖場7月1日後產量的15至20%。

事件在全國引起一陣恐慌,雞蛋銷量急挫四成。《韓國時報》周日(20日)發表文章,批評政府無盡責任監察雞蛋生產和銷售情況。部分雞蛋在檢查時發現並無按照規定,漏印或印錯顯示生產來源地的標籤,導致追查源頭困難。

受有毒雞蛋事件影響,韓國有多間超級市場下架並停售雞蛋。(視覺中國)

發現5種農藥 政府:未構成即時危險

現時在雞蛋上發現的殘留農藥包括芬普尼(Fipronil)、聯苯菊酯(Bifenthrin)、氟草定(Flufenoxuron)、乙蟎唑(Etoxazole)和噠蟎靈(Pyridaben),全都是殺蟲劑。較早前歐洲傳出的有毒雞蛋事件就是被驗出了含可致癌的芬普尼,在全球各地需大規模下架。

韓國食品安全中心在周一(21日)同日發表記者會,表示有毒雞蛋不會對食用者產生即時影響。報道引述指被驗出的農藥中,以芬普尼毒性最高,但現時小孩需要同時食用24隻蛋、成人需要同時食用126隻蛋才會有即時危險,呼籲市民無需過度恐慌。

密集式養殖 成雞蛋受污染主因

農產品是韓國經濟基礎產業,但政府總予人沒痛下功夫的印象。一次又一次的食安事件,都在衝擊本國與外國消費者對韓國這塊「生招牌」的信心。其實食安問題對韓國政府一點也不陌生,該國今年初才發生過禽流感疫情,全境近五分一禽鳥遭撲殺。惟政府似乎一直沒有汲取教訓,從根本解決業界問題。

密集式養殖是韓國禽畜業其中一個長久存在的問題,這是導致雞蛋受殺蟲劑污染的主要原因。

15日有工作人員在京畿道華城市一家雞場內,撿走雞蛋樣本進行化驗。(視覺中國)

雞隻往往被困在不足一張A4紙大小,俗稱「電池籠」雞籠內,導致牠們無法像活在自然環境的同類一樣,以在泥土上打滾減少蚤患困擾。長期被蜱及跳蚤螫咬,令牠們非常受壓、抵抗力降低,甚至死去。但因長期使用殺蟲劑,會使蜱及跳蚤抗藥性增強,農人也就只能以加強殺蟲劑劑量,結果陷入惡性循環。

惟責任並非全在農戶身上。在土地矜貴的韓國,大部雞農都無法拿得出買地的錢。即使有了一片自家土地,養雞造成的污染與臭味,往往導致他們與住在附近的居民真正落入雞犬不寧的狀況。密集式養殖,是雞農在財政上應付得來,而又可避惹麻煩的選擇。

經零售商回收的蛋,正等待進一步化驗。毒蛋事件再一次衝擊韓國民眾對政府監察食物安全的信心。(視覺中國)

「自家認證自己發」 政府雞農官商勾結問題多

造成韓國不時爆出食安事件的另一個原因,是環境條例寬鬆。商人當然不會放過走法律罅的機會,務求將成本降至最低,賺取最豐厚利錢。

今次毒雞蛋事件披露的其中一個惹人注目的細節,是愈來愈多獲得環保認證的雞農涉案。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上周三(16日)指出,7間被揭雞蛋殺蟲劑超標的養殖場中,有6間是政府認證的雞場。令人更驚訝的是,它們使用了政府已禁用的殺蟲劑,更有農場使用超標21倍的殺蟲劑來養雞。

有韓國消費者權益組織指出,問題的核心在於韓國國家農產品品質管理局(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Management Service,NAQS)對業界規管混亂又粗疏。NAQS是隸屬韓國政府的機構,本負責批出認證,惟現時認證工作已交由私營發證機構進行,NAQS只負責監督。

這種將發證外判的操作,容易予人可乘之機,有公司甚至實行「自家認證自己發」,向自家公司發證。Korea Bizwire引述一名韓國農食鄉村事務部(MAFRA)官員指出,有前僱員退休後,加入私營農業督察機構。官方機構與私營機構間這種千絲萬縷的關係,養肥不少督察官員、公務員及業界人士,消費者卻成了犧牲品。

總統文在寅已就事件向公眾致歉,表示會盡所能恢復民眾對雞蛋和政府的信心。MAFRA亦有官員表示,在韓國商家操作不當以及貪污問題持續被提起之際,當局將檢查蛋業業界。他說:「我們將確保引進更嚴謹管制標準。至於那些沒能通報有問題雞蛋的檢察機構,將會被取締,或須併入其他機構。」

(韓聯社/韓國時報/Korea Bizw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