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功移植iPS細胞往猴腦緩和柏金遜症 最快明年臨床實驗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因腦部被稱為「黑質」的區塊退化,以致負責傳遞神經訊息的多巴胺生產不足,影響肌肉活動。患有柏金遜症的人四肢可能會出現不受控制的震顫和僵硬,並出現平衡和活動困難。
不過日本最近一項研究證實了iPS細胞可成為治療柏金遜症的有力方向,為治療腦神經疾病打開更有效的治療大門。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的期刊《自然》中刊登文章,撰述了他們的最新發現───iPS細胞成功緩和猴子的柏金遜症症狀。這是首次使用人類iPS細胞移植猴子身上,並成功對柏金遜症起積極治療效果的實驗。

領導研究團隊,負責是次研究的京都大學高橋淳教授,在記者會上講解有關的研究成果。(The Japan Times)

移植iPS細胞一年後活動能力明顯改善

柏金遜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因腦部被稱為「黑質」的區塊退化,以致負責傳遞神經訊息的多巴胺生產不足,影響肌肉活動。患有柏金遜症的人四肢可能會出現不受控制的震顫和僵硬,並出現平衡和活動困難。

京都大學研究小組利用11頭患有柏金遜症的猴子作實驗,在腦中植入人體的iPS細胞。iPS細胞來自正常人與患上柏金遜症的病人,發現經移植的猴子在一年後柏金遜的病情有明顯改善,活動能力增加,且沒發現患癌跡象。

研究指不論是健康或患有柏金遜症病人的iPS細胞,在猴子大腦同分化成可分秘多巴胺的神經細胞,繼而起到治療柏金遜症的作用。

研究人員為移植前後的猴子進行評分,發現經移植後的猴子活動能力有明顯改善。(京都大學)
另一組圖片,紅色部份顯示腦部多巴胺濃度的變化,可見移植後隨時間多巴胺濃度有所增加。(京都大學)

iPS細胞可解胚胎幹細胞道德爭議?

現時針對柏金遜症主要依賴藥物治療,透過補充多巴胺緩和病程。但因神經退化會持續進行,病情只會繼續惡化無法逆轉,過多的多巴胺亦會造成異動症的副作用,四肢可能不由自主的抽動。

過去科學家已發現使用幹細胞可以協助腦部復修神經,繼而起到治療效果。幹細胞主要來自胚胎,特色是有可分裂成其他功能細胞,因此可成為修復一些一旦死去就很難自行復修,如腦細胞的工具。不過從胚胎或臍帶中抽取幹細胞惹來道德爭議,至今未能廣泛應用。

惟科學家隨後成功發現可理由特殊方法把普通細胞變回「幹細胞」,而這就是所謂的「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正是上文所述的iPS細胞,即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不同,一般只要從皮膚上抽取即可使用,解決了傳統培植幹細胞帶來的道德爭議。

人體專門分秘多巴胺的腦神細胞。(京都大學)

最快明年底前進行臨床實驗 iPS細胞研究急速發展

因此是次發現成功驗證了iPS細胞在治療柏金遜症,以致其他腦神經疾病的可能。負責此項研究的京都大學高橋淳教授表示下一個階段,是爭取在明年底前進行臨床實驗,真正使用在病人身上。

因iPS細胞具「可分裂成其他功能細胞」的特異性,日本近年正著手研究iPS細胞的應用,由治療心臟病、角膜移植、以致治療禿頭都成為了研究對象。但最近京都大學亦發表另一項研究報告,顯示iPS細胞同樣會出現一定排斥反應。因此建議未來建立iPS細胞儲存庫,儲存較少導致排斥反應的細胞,為未來製作iPS細胞和移植需要作儲備。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