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心在左,銀包在右」 駐港總領事解說法式思維

撰文:陳冠東 甄梓鈴
出版:更新:

「心在左,銀包在右」──法國前總理赫里歐(Édouard Herriot)曾這樣形容法國人。自稱中間派的法國新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上台後,在社會、經濟、政治層面着手改造國家,推動法國重回國際舞台中心。在歐洲以外的香港,與法國無論在經貿、創科等領域上合作不斷,究竟赫里歐所形容的法國人與我們所想的有何不同?《香港01》早前專訪了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栢海川(Eric Berti),與他就港法關係、法國安全問題及中法關係等議題作深入討論,剖析法國人的「心及銀包」。

位於海富中心高層的法國駐港總領事館,從辦公室的窗戶望出去,就是維港海景及政府總部。訪問當日天朗氣清,不失為戶外活動的好日子,總領事栢海川指景觀本應更好,但自立法會大樓及新政府總部建成後,窗外景色已受阻,而訪問亦從一些法國一直撥不走的陰霾開始。

  恐襲陰霾揮之不去

法國近年屢遭恐襲:2015年查理周刊、同年11月巴黎、2016年國慶日的尼斯恐襲,仍在世人腦中揮之不去,亦讓法國人感受到極端主義的威脅近在眼前。法國自2015年11月以來一直實施緊急狀態令,是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以來最長的緊急狀態令。馬克龍為應對最新的反恐形勢,推出了新反恐法,為警察及政府機關充權,引來外界猜疑他是否正「永續緊急狀態」。

歐洲近年面臨嚴重恐襲威脅。圖為意大利緊急救援部隊的反恐演習。(路透社)

對於這些質疑,栢海川為馬克龍辯護說:「通過新反恐法總比長時間維持緊急狀態令好,因為立新法雖然會讓警方有更多權力搜尋可疑目標,但警方權力亦將受法律限制,讓法國能保持民主及法治價值,同時又可以保護國民。」栢海川坦言,多次恐襲讓國民的警覺性提高,遇見行為舉止有異的人會報告警方,即使他表示「法國現在情况已好很多」,但他亦希望能盡快回復常態,「讓國民能重拾較輕鬆的生活」。

既然反恐及安全問題已影響民眾日常生活,解決它順理成章地成為法國新政府的首要任務之一。在馬克龍眼中,另一個急切問題顯然是歐盟改革,他在競選時矢言保衛歐盟,上台後頻頻主動出擊,表達強烈希望改變現況的意願,或許還順道加強自己在國際社會的曝光率。

成千上萬難民近年湧到歐洲,測試了歐洲對難民的包容度。(Getty Images)

  尋覓控制移民新方法

39歲的馬克龍已兩次出訪在非洲的「難民源頭國家」,又與利比亞各領袖會面,提出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方向。在歐洲層面,馬克龍提出類似的「源頭減人」方案,希望藉促進鄰近地區穩定,減少並控制難民湧入歐洲。可是這種看似較「實際」的提案,其實在數年前大受輿論批評,法國人「靠左的心」今日有沒有隨着歐洲政治向右傾的情緒影響呢?栢海川認為:「措施雖然『實際』,但法國在行動時亦包含理念及價值觀在內。」他又指出:「法國仍對外國人開放,但減少及控制難民湧入,其實亦同時打擊販賣人口等令人髮指的行為。」在描述「蛇頭」將難民拋棄在大海的行徑時,栢海川露出厭惡神情。

這名2015年上任的駐港總領事在言談間又分享,他的祖父其實是從意大利移民身份成為法國人,「情況猶如今日從摩洛哥移到法國一樣,問題從來未變」。而法國亦是一個移民國家,要維持這一傳統,栢海川認為法國需要找到「人道地」控制移民人數的方法,而在控制與開放之間,法國那顆靠左的心,似乎仍在尋覓一個新方向。

法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栢海川形容,香港對法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新潮的地方」。(甄梓鈴攝)

  法國足跡遍布不同範疇

別過沉重的難民及安全議題,討論回到栢海川作為駐港總領事最為熟悉的港法關係。香港與法國在商業上的合作甚多,現時有超過700間法國公司在香港營運,香港法國工商總會更擁有超過1,000名會員。當中有不少法國公司,包括法興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等著名企業更已在港多年,香港數十年來一直是它們在亞太地區立足的基地。

栢海川表示,法國足迹遍布香港,政府總部有法國公司參與建設、政府飛行服務隊的直升機亦是從法國買入,當然少不了紅酒及各種食品。位於圖盧玆的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亦將會與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合作,而總領事辦公室內的法國及歐盟旗幟下,正正放着一個飛機模型。

談到香港對法國公司的吸引力,栢海川少不免指出,香港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奉行普通法及自由經濟,又有法治保障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原因,同時香港亦表現出法國對自由經濟的嚮往。栢海川又形容,香港對法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新潮的地方」,「猶如夢境」(kind of a dream),富人非常容易適應,吸引力非常高,所以如前總理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的兒子,及其他有名政治人物或其家人,都選擇在香港定居並發展事業。

香港創科硬件如科學園,為初創公司提供發展場地,但惟人才不足問題未能解決。(盧翊銘攝)

當然亦有部分法國公司只專注在港發展轉口生意,視香港為進攻大中華市場的地方。總體而言,法國駐港總領事館的資料顯示,法國向香港的出口量相當可觀,去年總值超過54億歐元(約499億港元),自2010年起每年出口總值都超過42億歐元(約387億港元)。對法國來說,香港絕對是區內一個有相當分量的市場。不過栢海川對香港也有一點抱怨,就是在港開設商業戶口太困難,不利營商。

創科發展問題現時在香港鬧得沸沸騰騰,法國的駐港機構亦有在香港盡力推廣法國公司的創科能力。栢海川指出,現時香港有約70間法國初創企業分布在科學園及數碼港等地,這些公司都與深圳甚至「大灣區」的企業合作,構築成品的雛形。

在推廣法港兩地創科合作的話題上,栢海川非常健談。他希望法國的大企業與香港的學府能有更多合作。今年3月,香港科技大學就與法國建立創新科技中樞園,促進創新項目發展,讓科大學生有更多發揮能力的機會,法國企業亦能善用香港最新的科研技術。栢海川戲言自己讀書時數學及物理成績不出色,而他接觸的香港學生在這方面都非常優秀,他又讚揚香港其實在創科技術、人才等層面上都發展得不錯。

馬克龍仍未就亞太地區政策發表太多方向。(路透社)

  馬克龍明年1月訪華

法國駐華大使黎想(Jean-Maurice Ripert)上周透露,馬克龍或於明年1月首度訪華,中法兩國今年年底還將舉行一系列部長級以上訪問活動,主題包括貿易、體育合作等等。法國經常自稱擁有「全球戰略」,但馬克龍迄今甚少提及法國的亞太戰略與對華政策,不過,他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各自在9月提出的歐洲改革方案中,都談及限制外國投資戰略產業,輿論認為兩者的矛頭均指向中國。被問及對這些輿論的看法時,栢海川轉提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商機,他表示非常歡迎中國資金到法國投資,又特別提到位於大西洋海岸的海港,如波爾多等非常歡迎外國資金。當記者再追問法國是否認為中國應該進一步開放市場時,栢海川直接回答道:「是的。(法國)公司有時在中國市場立足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們希望中國在部分市場能夠更加開放。」在雙邊貿易問題上,栢海川指出目前中法貿易有不平衡的狀況,希望未來能夠改善。

亞太地區不只有經濟利益,其地緣政治穩定亦會影響到世界格局,自詡有全球戰略的法國,當然亦有相應提案。現任外交部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去年9月在「香格里拉對話會」(Shangri-La Dialogue)上提議,歐盟應派軍到南海巡航,以保護航海自由及地區穩定,贏得不少掌聲。但若細看歐盟軍力的話,有能力走到南海的就只有行將脫歐的英國及法國,這提議不難令人質疑法國利用歐盟之名,推動自身的戰略目標。栢海川回應此質疑時,表示法國也希望歐盟國家能擔起更多安全責任並與之合作,而德國等國家亦有迹象朝此方向發展,但他同時強調法國因其歷史原因,及在東南亞及非洲的聯繫,應擔起更多責任,做更多工作,栢海川不認為法國「騎劫」了歐盟的名字。

訪問結束後,法國駐港外交官員向記者提供數份資料,包括馬克龍改革歐洲的大計,一份詳解勞工改革的文件,以及一份展示法國希望將巴黎蛻變成金融中心的藍圖。這些他們希望港人能看到的文件,證明了法國目前的野心:解決法國社會結構問題、把握英國脫歐造成的地區發展角色變化,以及成為歐洲改革領軍者。馬克龍改革歐洲計劃最後一頁的引言,引用了他在9月26日的演說中表明:「法國提出前進計劃的時間已經回來,在此刻我想起在1950年勇於提出歐洲概念的舒曼(Robert Schuman)。」法國能否領導歐洲前進,重拾其全球戰略仍未可知,但可肯定的是他們有這樣的大國夢,以自身崇尚自由經濟,又講求人文道德的立場向拓展全球影響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