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眾議院選舉保守派大勝 誰能擋住日本的修憲列車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日本上月眾議院選舉中,執政的自公聯盟連同其他修憲派政黨獲得八成議席,修憲計劃似乎勢在必行。但令首相安倍晉三如鯁在喉的是,支持修改第九條「和平原則」的國民至今仍屬少數,令相關修正在全民公投時存在變數。對於護憲派而言,縱使立憲民主黨表現超出預期成為最大反對黨,也不及保守派兵強馬壯。究竟如何才能擋下疾馳的修憲列車?

安倍最近一次提及修憲是在今年5月的憲法研討會上,他主張在2020年完成憲法修訂:在保留和平主義及放棄戰爭的原則上,將自衛隊的地位明確列入憲法第九條中。儘管對於修憲有強烈的執着,不過安倍也汲取了十年前第一次任首相時操之過急的教訓,2012年捲土重來後,在推動這一爭議性議題時顯得謹慎有序。2012年的眾院選舉和次年的參院選舉前,自民黨雖然將修憲作為主要政綱,但在分別取得兩院三分之二議席後,卻沒有提出修憲法案。直到今年大選前,安倍給出的訊息依舊是:「不會制定出修憲時間表,一切都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加以推進」。

    較多人反對修改憲法第九條

根據《朝日新聞》在10月17日、18日的民調,修改憲法第九條的支持率為37%,反對修憲的則有40%。日本放送協會(NHK)今年3月的民調雖然顯示修憲支持者比反對者多出數個百分點,但該民調同時也發現,支持修改憲法第九條的民眾只佔25%,遠低於反對的57%。這說明,民調中的「支持者」未必聚焦安全問題,更關注的可能是安倍同時提出的免費教育與民權保障條款。今年3月過後,朝鮮接連不斷的挑釁以及核武器的逐漸成形,無疑令日本右翼有更強的理由,說服國民支持修改憲法中的和平條款,但是民意差距始終難以跨越。

圖片說明:日本民間針對憲法第九條修訂的反對集會(Getty Images)

在日本右翼眼中,日本放棄武力並不是基於什麼高貴情操,而是屈於國際壓力下的權宜之計。他們認為,「不擁有武力」、「放棄武力」與「不承認交戰權」一直妨礙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安倍來自政治上最為保守的山口縣,其外祖父岸信介曾官拜首相,任內通過《日美安保條約》,確定了美日同盟的基礎。岸信介亦曾試圖推動修憲,他在1958年主持成立「憲法調查會」,為修憲進行準備工作。對於安倍而言,修憲既是家族遺志, 更可謂其政治生涯中的最重要目標。從2006年首次上任便初提修憲,到最近幾年的循序漸進,安倍一直沒有放棄這個目標。

今年3月,安倍成功推動自民黨修改黨章,將黨總裁任期從「兩屆六年」改為「三屆九年」,意味着只要自民黨執政地位不變,一旦安倍贏得明年9月的黨魁選舉,便可持續執政到2021年。這也為他推動自己多年的願景提供了穩紮穩打的空間。全民公投的認受性一向被認為高於其他任何決策形式。一旦修憲案被公投否決,修憲派短時間內都無法恢復元氣,不僅安倍的政治理想隨之破滅,甚至需要為此下台負責。故安倍選擇在2020年完成修憲,事成青史留名,即使失敗,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已到了終點,可謂最理想的時機。

圖片說明: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是日本戰後著名的右翼政治家,圖為其簽訂《日美安保協定》(Getty Images)

    民調落差從何而來

早前,安倍政府已經通過內閣解釋的方式,賦予自衛隊集體自衛權,解禁自衛隊從事海外行動。安倍5月提出的修憲方案亦未有觸及原條文,僅增列自衛隊的職權,使得「現實和憲法相符」。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納吉(Stephen Nagy)接受《香港01》採訪時表示:「這樣的修正方案尚可接受,但如果破壞了第九條的核心,或做出其他更激進的修訂,通過全民公投的可能性並不大。」

另一方面,日本民調和選舉結果的脫節現象近幾年似乎日趨嚴重,《朝日新聞》在大選前所作調查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僅達36.9%,低於不支持的46.3%。但為何最終安倍領導的自公聯盟依舊能贏得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席?有評論認為這是由於在野陣營鷸蚌相爭。選前一部分民進黨人考慮與其他在野勢力聯盟,形成「共鬥」路線。然而民進黨黨魁前原誠司在與黨內同僚達成共識之前,便倉促與小池百合子聯合,最終導致民進黨的崩裂。希望之黨對前來投奔的議員擺出傲慢「甄選」姿態,又讓小池自食惡果。民進黨自由派成員另立立憲民主黨,並與共產黨、社民黨達成共識,但難與自公執政聯盟抗衡。

今次眾議院選舉投票率僅53.8%,為史上第二低,意味着政黨的動員能力和鐵票發揮更大作用。傳統上,雖然日本右翼和左翼各自擁有鐵票倉,但相較之下,執政聯盟的自民黨及公明黨擁有強大的動員力量。自民黨長年深入地方,耕耘町內會、商店街之類的組織勢力;而公民黨依託創價學會這一宗教組織,能在短時間內動員群眾。日本眾議院中大部分議席由小選區產生,僅有得票最高的一人可以當選,自民黨憑藉這種對己有利的選舉制度,取得了大於真正得票比例的議席。

替代政黨過去執政的失敗也影響了民眾的投票取態。五年前日本民眾給予民主黨(民進黨前身)機會,但民主黨政府對經濟衰退應變不及、對東北大地震反應遲緩等,辜負了選民的信任。安倍的支持率低,並不代表其他人能做得比他好。

從政治操作角度來看,安倍大可把修憲公投和2020年的眾議院選舉捆綁,藉國民對自民黨執政的信任,訴諸公眾在修憲投票中作出一致的選擇。然而,民調和選舉結果的落差既讓護憲派人士擔心,民意是否能轉化為修憲公投時的選票?也使安倍有所顧慮,這也是他之所以在修憲路上小心謹慎的另一原因。

圖片說明:日本民主黨執政後期差評如潮,圖為民主黨最後一任總理野田佳,此前為演講拉票(Getty Image)

    誰能阻止安倍

面對右翼勢力,日本左翼並非毫無動作。上個世紀60年代,左翼曾發起轟轟烈烈的「反安保運動」。當時的岸信介政府在反對聲音高漲下,倉促三讀安保條例,強化日本在圍堵共產主義戰線中的地位,從而引發了30多天不間斷的學生運動和流血衝突。運動雖然沒能改變安保條例通過的現實,但岸信介黯然下台。安保運動激起的能量使一些人思考:在未來的修憲議題上,年輕人和公民社會是否能發揮同樣的作用。

可是,當下的日本青年似乎對左翼價值不感興趣。1960年代大學演講台下人頭攢動的場景早不復現,只剩下無人駐足的小攤位。《日本經濟新聞》去年6月的調查顯示,日本年輕人對於修憲更加積極。20至29歲區間贊成修憲的佔48%,多於反對的45%。反而傳統上被認為是保守派的50歲以上年齡層中,贊成修憲的不到40%。在日本大部分青年的人生經驗中,一直感受到朝鮮的核武器威脅和中國更加積極的軍事存在,而二戰的慘痛經歷,以及和平憲法所保障的經濟發展,則恍似同他們無緣。東京大學社科院教授麥克韋恩(Kenneth Mori McElwain)認為,安倍的執政了降低青年失業率和改善經濟狀況,令到青年愈來愈信任保守派。

圖片說明:進步派的立憲民主黨此次選舉成績不俗,被認為是護憲派的希望(Getty Images)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系教授耶倫(Jeremy Yellen)接受《香港01》採訪時表示,類似反安保的政治運動很難在修憲議題上出現。上個世紀60年代,從法國的5月風暴到美國民權運動,左翼思潮如風暴般席捲全球,當時日本的反安保運動集合了左翼、女權、社會主義以及反戰等多方力量,才能掀起巨大波瀾,如今日本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納吉亦認為,當下日本的首要矛盾不在於左派和右派,而在於修憲派代表的現實主義和護憲派的理想主義。可以說,只要來自朝鮮的安全威脅不消除,只要日中未能建立互信,民眾長期將中國視為另一大潛在威脅,安倍政府都有足夠能量將矛盾聚焦於此,推動修憲。

但是,護憲派的前景也非一片黯淡。在本次選舉中,高舉修憲旗號的希望之黨高開低走,和立憲民主黨異軍突起的局面形成反差。原民進黨中以前原誠司為代表的保守派對修憲並不抗拒,枝野幸男為代表的進步派則立場迥異。分裂局面使最大反對黨的民進黨在修憲議題上左右搖擺,進步派選民則轉移至社民或日本共產黨。如今前原黯然引退只是時間問題;枝野率領的立憲民主黨則與日共、社民在此次大選中達成了聯盟,倘若這種「左翼聯盟」能夠持續,或許會為日本政壇帶來一些有趣的改變。麥克韋恩形容,過去自由派的選民經常面對左右為難的局面:共產黨太激進,民進黨立場模糊,還不如投給政策更加務實的自民黨,「而現在,他們有了更好的選擇」。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