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重啟經濟帶來通脹 「新冠通脹」或持續至明年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續,隨着各地廣泛接種疫苗,部份國家及地區開始重啟經濟。但通脹也隨著經濟復蘇出現,遠至美國還是大家居住的香港,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通脹,且可能持續至2022年。

圖為2020年7月,美國新澤新州北布倫斯威克鎮一間沃爾瑪。(Reuters)

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3月份通脹按年增0.5%,較1月及2月平均增加的1.1%為低。但若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3月份按年變動率(基本通脹率)為0.2%,高於1月及2月合計的平均負0.3%,主要是由於外出用膳費用和豬肉價格上升所致。

隨着疫情放緩,經濟開始復蘇,民眾消費增加推動通脹。這不只是在香港發生,在美國亦相同。美國4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8%,高於市場預期的0.2%,創近12年最大升幅。

數據反映經濟重啟後需求急升但供應未能配合,這與供應鏈未完全恢復,導致產能不足有直接關係。儘管過去數據指出,疫情後出現的通脹一般只屬短期且升幅有限,但在影響全球的新冠疫情下,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外界認為通脹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到2022年。

圖為2020年7月,香港深水埗街市。豬肉價格在疫情後上漲,通動通脹。(Reuters)

全球疫情有輕微及嚴重的分別,今天香港及美國正逐步放寬防疫限制,但一些國家如印度、南美仍陷於疫情高峰,影響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造成供求不平衡。

另一方面是政府的刺激經濟方案及援助措施。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加尼翁(Joseph Gagnon)指出,美國在2020年12月撥出了9000億的援助計劃,新總統拜登(Joe Biden)在4月更提出1.9萬億的經濟刺激方案。這可以說是自二戰以來政府投入市場的最大筆資金,若方案得以通過,會造成長期的通脹。

至於香港的情況亦相同,港府去年因應疫情推出多項紓困措施,隨著香港經濟復蘇,政府便會取消補助,屆時亦會推高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