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街訪】「選舉」讓人盲目 你會為了韓國瑜失去理智?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在台灣選舉過程,經常聽到民眾一種說法:「我要等看完政見之後決定投誰」。不過,台灣民眾確實會依據政見選擇嗎?2020年台灣大選將至,台灣人究竟會被「草包」、「菜包」意識綁架了呢?還是真的會依據候選人端出的「政策牛肉」投下神聖的一票呢?

+17

近期,台灣Youtuber政治衝蝦咪做了一則台北街頭訪問,將台灣總統候選人的圖像遮起來,請街頭民眾「盲測」選擇自己偏好的「照護」政策。

有趣的是,影片可發現多數台北民眾竟選擇近期民調大輸蔡英文的韓國瑜,甚至不少人認為韓陣營推出的「照護牛肉」比較符合社會價值。當然,也有不少人得知選擇的是韓國瑜,面面相覷的表示:「可以換人嗎?」

台灣Youtuber政治衝蝦咪為調查2020台灣大選,進行街坊並盲測比較政見,其結果出乎意料。(FB@詹為元 政治我們的事)

眾所周知,在人類社會的政治實踐中,民主確實體現了它的制度魅力,並因而在世界各國得到普遍認同,成為人類社會政治進步的象徵。對台灣來說,過程也不外如此。但近年以來,隨著選舉坐大,綁架了政治制度本身,不僅是台灣,整個西方都在反思,也令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只能時而以民主發展階段還沒到,好自我慰藉、安撫這民主帶來的「不治」之症。

政治的重點,在於「治」,但當西方民主政體近年來紛紛宣告「不治」,這問題顯然很大。以台灣為例,2020大選又重回到藍綠對決的老調,不論是民進黨主打的「反中」、「護主權」,還是國民黨眾振呼的「保衛中華民國」,滿滿的「亡國感」莫名成為台灣藍綠政黨眼下唯一的勝選解方,或稱其為「飢餓行銷」。

然而,誰都知道選舉只是手段,用以實踐的目的是民主,但民主的目的又曾幾何時淪作台灣藍綠政黨爭相表述的「不亡國」,而忽略了這個制度設計原本著眼於「治理」的本質?就像下方,近期台灣網民有感於台灣大選的氣氛,並寫了篇「笑話」調侃,值得發人省思。

有名大學教授剛搬到新家,正在向隔壁的鄰居A打招呼。
教授:「你好,我是一名大學教授,在教邏輯推理,我剛搬到你旁邊,請多指教。」鄰居A:「你好你好!邏輯推理... 那是甚麼?」
教授:「嗯.. 我舉個例子好了,我看到你家有黨證,所以我推論你是黨員。」
鄰居A:「沒錯。」
教授:「藉由你是黨員的事實,我推論你想維護台灣國家主權。」
鄰居A:「是的。」
教授:「既然你想維護台灣主權,我猜想你討厭打壓我們的中共。」
鄰居A:「全部正確。哇!原來邏輯推理是這麼厲害的東西啊!」
(過了幾天,鄰居A遇到了鄰居B)
鄰居A:「欸,我跟剛搬來的那個人聊過了。」
鄰居B:「哦?是嗎?他人怎麼樣?」
鄰居A:「他人感覺不錯,是個大學教授,在教邏輯推理。」
鄰居B:「嗯?甚麼是邏輯推理啊?」
鄰居A:「讓我舉個例子給你瞧瞧,我問你,你有沒有黨證?」
鄰居B:「沒有。」





鄰居A:「OK,你是中共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