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蔡英文樹立新障礙 「拒絕北京」成民意板塊

撰文:陳舜協
出版:更新:

2020台灣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結果揭曉,蔡英文總得票數達到817萬票,超越2008年765萬票的「馬英九障礙」,立下新的障礙;在立委選舉部分,也以一黨之力獲得台灣立法院過半的61席優勢(總席次為113席),延續完全執政現況,2018年九合一選舉變成最大黨的「討厭民進黨」已不復存在,台灣政壇傳統上以濁水溪分界,所謂的「北藍、南綠、中搖擺」界線也已經模糊,無疑的,「拒絕北京」成了目前台灣最大的民意板塊。

根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最終統計,2020年大選蔡英文得票數為817萬票,得票率為57.13%,得票數與得票率均較2016年時的689萬票、56.1%來得高;立委席次則由2016年的68席小幅滑落到61席,但若加上屬於泛綠陣營時代力量、基進黨及無黨籍立委共7席,實際上「控制」台灣立法院的力量並沒有消退。

台灣人民樹立817萬「蔡英文障礙」,打造了「拒絕北京」的新民意板塊。(洪嘉徽攝)

不過,國民黨在2016年的大敗有迹可循,一是當年台灣社會仍延續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掀起的「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氛圍,加上人數上看百萬的退休軍公教人員也因為馬英九取消「年終慰問金」餘恨未消,不以2014年九合一選舉時讓國民黨大敗為滿足,仍瀰漫着「教訓國民黨」的怒氣,再加上國民黨又經歷「換柱」內耗,2016年大選時,代表國民黨的朱立倫僅獲得381萬票及31.04%超低得票率,國民黨在立法院僅獲得35席立委席次,連獨力提出釋憲聲請都不可得。

簡言之,國民黨在2016年大選及立委選舉的「潰敗」,其實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僅獲得新北市在內6縣市大敗的延續。而早在2014年國民黨大敗後,素有「台獨理論大師」稱號的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就根據民進黨在台灣各縣市長、縣市議員及基層民代的得票率整體上升斷言,2016年民進黨將迎來首度「完全執政」。

也是因為有「前例」可循,當2018年國民黨因為韓國瑜意外掀起「韓流」,以「高雄又老又窮」、「莫忘世上苦人多」、「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敗」等庶民語言翻轉高雄,帶動「又老又窮的國民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以48.79%支持率意外大贏民進黨的39.16%,一舉獲得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3都在內的15個縣市長寶座,民進黨甚至首度在所有縣市議會都沒有取得議長寶座,所有的情境都符合林濁水於2014年「鐵口直斷」的設定,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意外」的話,「2020重返執政」、「完全執政,完全負責」就會成真。

更何況,民進黨在選戰最後階段還發生「楊蕙如養網軍」、「主張統一就是叛國」以及以一黨之力「徑付二讀、限期三讀」通過《反滲透法》,催出台中市、台北市及高雄市3場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飛舞滿場、人氣爆棚的造勢集會,氣勢消長之間,更讓不少藍營支持者信心滿滿。

+4

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韓國瑜不但僅得到552萬票、38.61%得票率支持,甚至加上宋楚瑜約41萬票、4.26%得票率,「泛藍」政黨總得票約593萬票,總得票率約43%,與國民黨最慘淡的2016年選舉相較,朱立倫得381萬票、31.04%得票率及當時宋楚瑜157萬得票、12.83%得票率相較,2020年大選「泛藍」政黨總票數僅成長約55萬票,總得票率則微幅成長約1%,2018年的大勝彷佛從來沒有發生過。

此外,在2018年被視為國民黨大贏原因之一的「派系團結」,也在這次選舉被推翻。如長期在台中市海線地區有穩固勢力的顏清標家族,及掌控全台農會、水利會系統的雲林張榮味家族,在縣市長及縣市議會皆由國民黨掌握多數的被看好情勢之下,家族代表皆無法順利連任,甚至執政風評良好的新北市長侯友宜賣力輔選,且國民黨候選人素質不錯情形下,新北市依然無法翻轉2016年民進黨斬獲9席的現況,而且類似的情形還發生在台中市、彰化縣、台東縣等縣市,而長期被視為藍營優勢選區的台北市,甚至還首度與綠營各自獲得4席,打成平手的局面。

簡言之,原先被藍營視為「逆轉勝」底氣,在2014年、2016年間「教訓國民黨」卻反而被民進黨教訓的百萬退休軍公教人員,以及被韓國瑜「穿雲箭」號召返台投票的台僑、台商,講究「鄉親、土親」的藍營地方派系地方基層,甚至15縣市政府及議會執政優勢,都沒有在2020選戰中發揮傳統認知的「板塊效應」。

原因很多,包括吳敦義私心作崇「卡朱」、韓國瑜當「逃跑市長」違反誠信、天馬行空提政見、郭台銘初選落敗不認輸等種種原因打壞原本一局好棋等內部因素,以及包括習近平提出「習五點」,倡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共謀統一的「北京因素」,以及「反修例」演變成「爭民主」運動,讓蔡英文「撿到炮」的「香港因素」等外部因素,

韓國瑜宣布敗選,鞠躬向支持者致歉。(陳炯廷攝)

內部因素顯然不是關鍵,因為所有藍營自生的「負面成本」,與綠營推動《反滲透法》等「負面成本」不僅可以抵銷、打平,藍營甚至仍能維持些許「板塊優勢」,這也是不少「名嘴」對韓國瑜逆轉勝一直抱有信心的原因。因此,讓國民黨於2018年九合一選舉獲得的板塊優勢無法發揮效果的應該是「北京因素」與「香港因素」,雖然兩岸關係一直是解嚴後的台灣歷任總統大選候選人必須面對的課題,但「被統一」、「被兩制」的恐懼卻是在這次大選才變成「可預見的未來」。

在這個「恐懼」之下,台灣的多數民意樹立了817萬的「蔡英文障礙」,並再次讓民進黨享有立法院過半席優勢,將傳統「藍綠板塊」的明顯界限模糊了,打造了「拒絕北京」的新民意板塊。

台灣人民已經做了選擇,接下來,輪到北京出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