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耶夫:影響一眾法國哲學大師的黑格爾學者

撰文:方川明
出版:更新:

1933年至39年期間,法國巴黎高等實用學院來了一名客席講師。這個人來自蘇聯,師承德國存在主義者雅斯培。講學期間,他總是戴著墨鏡,談吐鏗鏘有力。這位講師的研讀班從來都坐無虛席,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和拉岡(Jacques Lacan)等哲學大師更是慕名而至,盼一暏其風彩,細聽這位先生精心詮釋的黑格爾哲學。這位發著耀眼光芒的人,就是亞歷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

亞歷山大・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

慾望與主奴辯證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法國思想界牽起了 3H 浪潮。所謂 3H,是指三大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胡塞爾(Edmund Husserl)還有黑格爾(G. W. F. Hegel)。他們的思想經過各樣方式,從德國傳到法國,影響了幾代學人。至於黑格爾的絕對觀念論,要數尚・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尚・瓦爾(Jean Wahl)還有科耶夫三人為濫殤了。然而,三個人的解讀方法各有特色。

伊波利特《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起源與結構》(Genesis and Structure of Hegel's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如果說伊波利特在《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起源與結構》(Genesis and Structure of Hegel's Phenomenology of Spirit)裡作出嚴謹的歷時性概念考掘,誓要將黑格爾的哲學煎皮拆骨,化作西方哲學的概念發展史;瓦爾只關注《精神現象學》(Phenomenology of Spirit)裡關於苦惱意識的一章,繼而是存在主義色彩濃厚的黑格爾(巴特勒曾說瓦爾主張的是掛著黑格爾面具的齊克果);那麼,科耶夫的黑格爾則是一位關注慾望的哲學家。

黑格爾:社會真正運動的時刻 是在日常的勞動和教化過程之中

在科耶夫的詮釋下,黑格爾判定人是為了搏取承認而鬥爭,鬥爭的過程就形成了歷史。正如《黑格爾導讀》(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 of Hegel: Lectures on 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1933至39年研讀班的講稿合輯——的章節編排,科耶夫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創見:他沒有順序解讀《精神現象學》,而是將第四章裡的其中一節〈自我意識的獨立性和非獨立性;主人與奴隸〉調到最前。一句話,科耶夫視主人奴隸的辯證關係為《精神現象學》乃至於整個黑格爾哲學體系的核心,《現象學》的一切章節和內容都是圍繞主奴辯證法而成的。

黑格爾的天書:《精神現象學》

有人批評科耶夫的解讀過於狹窄,漠視了黑格爾哲學的其他內容。的確,這種批評是有一定道理,然而,科耶夫是忠於黑格爾的,我們引用黑格爾的晚期傑作《邏輯學》作解吧。眾所週知,《邏輯學》的前兩章分別為〈存在論〉和〈本質論〉,恰如中國的黑格爾專家張世英所指,有别於〈存在論〉的關鍵字眼:過渡,〈本質論〉的重點在於「在本質[論]的階段裡的各範疇已不複過渡,而是相互聯繁」。換言之,在〈存在論〉的世界觀裡,一切概念都是過渡而成的,比方說,無(nothingness)可過渡到成有(being),有也可以輕易地過渡到無,也就是說,「當某物成為別物時,[本來的]某物就消逝了」;反之,〈本質論〉著重的是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正如黑格爾所說「沒有真正的別物,但只有殊異,一個範疇與它的對方的聯繁」,換言之,有別於〈存在論〉那種的概念與概念之間的直接消融與變換,〈本質論〉裡的概念是透過對立面來定義自身。

科耶夫《黑格爾導讀》(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 of Hegel: Lectures on 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兩章的差別在於一點:如果說〈存在論〉是直接的、表面的概念,那麼〈本質論〉是牽涉反思程序的主客二分的哲學概念史。由此,我們引證了晚期海德格在〈黑格爾與古希臘人〉提出的焯見:〈存在論〉推演是古希臘哲學的邏輯發展,內含的辯證法種子仍未發酵;〈本質論〉則是從笛卡兒到德國觀念論的邏輯發展,遠比〈存在論〉來得更成熟。就此,主奴辯證關係蘊藏的是〈本質論〉的邏輯:主奴之間的相互連繫——分裂的主體(奴隸)必須透過他者(主人)來獲得自身的價值,反之亦然。通俗一句,就是我們需要透過他人的眼睛,才能看見自己。

巴塔耶:情色是對生命的肯定,至死方休

巴塔耶在1933年前往聆聽科耶夫講授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自稱讀得「快爆破、被壓垮、被殺死兩次」,以致日後帶著黑格爾的辯證思維去寫下《內在經驗》、《情色論》等著作。

總括來說,科耶夫的解說影響了後來的法國思潮,我們不難從沙特、巴塔耶和法農(Frantz Fanon)等人身上看到他的影子。眾多繼承者之中,我們不得不提的是精神分析大師拉岡。拉岡不但吸收了科耶夫的慾望觀,視之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因素,他更將它精煉為一條公式,可說為科耶夫哲學的最佳概括:慾望就是他人的慾望。

_________________

+1

下載《香港01》App ,按「+」號加入《哲學》搶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