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漸對年中減息感不樂觀 設陸路離境稅、資本增值稅如逆水行舟

撰文:容育仁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4》,重申香港要增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就聯繫匯率制度、人口老化對未來醫療開支負擔等範疇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表示,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壓力,對今年本港經濟增長不樂觀,預期2025年後才有望改善。市場預期短期內或將減息,他對此亦不樂觀,同時相信樓市暫難望回春,又指如香港開徵陸路離境稅及資本增值稅,將不利營商。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4》,重申香港要增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就聯繫匯率制度、人口老化對未來醫療開支負擔等範疇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中為王于漸。(鄭子峰攝)

「一般預測今年中或減利率,甚至樂觀者認為春節後會減,我是不樂觀的那個。」王于漸解釋全球經濟走入不確定時期,好多事都可能發生,例如貨幣供應負增長多時,過去經驗顯示可能出現通縮,如運氣好才可望軟著陸。至於樓市方面,他亦暫不看好,指辣招打擊物業市場流通量,加上市況差,相信樓市暫較難回春。

開徵新稅如「逆水行舟」

政府財困下有建議應開徵陸路離境稅及資本增值稅,王于漸認為香港市場高度開放,人才與資金都高度流通,如現時經濟不佳下要增加稅種,對照外圍稅率陸續降低,猶如「逆水行舟」,對營商環境、資金或者招攬人才都不利。

至2028年醫療衞生開支增速將超過本地GDP

王于漸特別警告,香港長遠醫療開支增幅驚人,社會需思考醫療支出如何融資。據港大預測,至2028年醫療衞生開支增速將超過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速,如在10年內能每年淨流入約5萬個年輕家庭,醫療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份額升幅在2040年或能放緩並降到7%水平,否則至2040年有關份額或升至9%。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王于漸(右)表示,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壓力,對今年本港經濟增長不樂觀,預期2025年後才有望改善。左為鄧希煒。(鄭子峰攝)

香港開關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王于漸認為香港經濟發展嚴格而言仍停留在4年前的水平,但外圍正持續變化,香港企業要加把勁去迎合客戶需求,以創意去重新吸引顧客。

聯繫匯率方面,港大經管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認為,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及作為中國「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中心,維持聯繫匯率好處多於壞處。他指聯繫匯率唯一風險是美國政府或區儲局突然對香港金融機構作出無理而嚴重的制裁,但其出現的可能性極低。

鄧希煒亦認為城市吸引人才主要看其競爭力、活力與國際化,相信香港仍有吸引力,認為最重要是保持香港的亞洲國際城市地位,如太單一變成內地其中一個城市,較難吸引非亞裔或非中國人來港發展,亦指當局需想辦法吸引更多歐美人才來香港,保持香港與其他中國城市不同的獨特吸引力。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4》,重申香港要增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就聯繫匯率制度、人口老化對未來醫療開支負擔等範疇提出具體政策建議。左起為鄧希煒、王于漸及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鄭子峰攝)

《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4》提多項政策建議

港大發表的《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4》,重申香港要增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必須維持和加強與內地包括資本、資訊和人員的自由流動等現有優勢;而香港作為中介角色,亦須增加與歐洲、北美、東亞、中東、非洲等其他地區聯繫。

維持聯繫匯率增投資者港元信心

綠皮書指雖中美摩擦會短暫削弱聯繫匯率制度對香港的好處,但影響非常短暫,維持聯繫匯率可增強投資者對港元穩定性的信心,除現有的聯匯和浮動匯率以外,香港亦可採取其他形式的固定匯率制度。

香港出現新一輪移民潮,惟港大按LinkedIn及政府數據,指人才流失同時亦有人才流入,雖不少高學歷者流失至新加坡與英國,但內地及美國等地的人才來港亦能有所抵消,疫情間整體香港高學歷人才其實是錄得正增長,當中大部分為亞裔,又建議當局制定措施挽留年輕人才,如提供進修津貼或海外獎學,但條件是他們必須進修後回港工作。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4》,重申香港要增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就聯繫匯率制度、人口老化對未來醫療開支負擔等範疇提出具體政策建議。(鄭子峰攝)

在民生方面,港大指香港收入不均情況持續惡化,認為政府應在公屋方面增加投資,並擴大高技能服務的就業機會;而公屋輪候問題,則建議利用數據和算法減低公屋輪候時間,以優化設計的電腦算法加強配對。

提升醫療資源效率及推動醫保減長遠負擔

至於醫療衛生開支方面,港大建議政府須加大投資力度,通過疾病預防、健康推廣和全面基層醫療以免市民染病入院的需要,並通過供求控制,提高現有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推動整體醫療保險市場在醫療融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其他建議亦包括建構以知識產權社基礎的金融框架,以推動香港經濟高質發展,並需強化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