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V清盤】串流平台打沉唱片舖 學者:已屬夕陽行業

撰文:林樂謙 許世豪
出版:更新:

「無法不面對時代巨輪的輾壓。」是傳統店舖的「死因」之一。而HMV數碼中國(8078)旗下的HMV零售業務,亦因串流平台等「後起之輩」的出現,令生意急跌經營困難,最終走向自願清盤的局面。
有創作人直言,再有唱片店結業是「傷感的現實」,皆因唱片公司大多都寧「揼本」在網上平台宣傳,亦不願出唱片;有學者更坦言,與其花時間去經營這類「夕陽行業」,倒不如投資其他業務。

HMV90年代起進駐香港,可說是見證樂壇興衰。(資料圖片)

HMV的全名是His Master’s Voice,在港已有25年歷史。品牌「起家」於英國,1921年在倫敦牛津街開業,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本身是生產留聲機及發行唱片,其後轉為唱片零售商,業務更拓展至加拿大、美國、愛爾蘭及澳洲等地。

1994年在港開設首家店舖,是業務發展巔峰。可惜時代轉變,網絡影音娛樂開始普及,業務開始受影響,更於2013年申請破產。港商胡景邵擔當「白武士」,收購HMV的亞洲經營權。到2016年就將HMV轉售,落入HMV數碼中國(8078)前身的中國3D數碼手上,零售店亦轉型,除了唱片影碟外,變成多元化生活概念店,並加入咖啡店、小型書店等元素。

近月HMV生意急跌,加上成本上升令經營困難。(資料圖片)

消費者習慣改變 數碼洪流打沉「CD舖」

誠如公告所言,HMV「見證過唱片業起飛」。惟近年數位浪潮席捲所有產業,現代人聽音樂、看電影的渠道,已由傳統「播碟」轉為線上模式。串流平台等「後起之輩」,如NETFLIX、Spotify及Apple Music等出現,令消費者只需支付少許費用,便可無限制享受娛樂服務,實體唱片隨時代更迭日漸衰落。

1999年唱片業高峰期時,全球實體唱片銷量高達252億美元。現時已輝煌不再,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的2018全球音樂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實體唱片收入按年跌5.4%,下滑至52億美元,串流音樂收入則逐年急升,按年上漲40.4%至66億美元,大幅超越唱片銷量。

不過唱片仍有一席之位,去年實體唱片及串流音樂分別佔整體音樂收入的30%及38%,近年大吹懷舊風,黑膠唱片銷量反升22.3%,市佔3.7%。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亦提到,近年部分消費者的「集體回憶」撐起唱片舖,「好多人去都是買一些經典的唱片或影碟,可能20年前聽過的,依家好難在網上找得到,買來留念。」

本地填詞人王仲傑入行十多年間,曾經為譚詠麟、何韻詩及C AllStar等歌手填詞。他認為HMV富有象徵意義,以實體店支持音樂工業發展,惟結業對樂壇而言是「傷感的現實」,「現時唱片只淪為禮品,並非用作聽歌用途,就算現在有人出CD,你也不知道去哪裡買。」可見唱片業這塊「大餅」,已逐漸被串流平台瓜分。

王仲傑直言,唱片公司為節省成本,已將資源轉戰網絡。(受訪者提供)

唱片業萎縮 公司寧轉戰網絡平台

今年3月王仲傑曾在社交平台上載自己在串流音樂平台的版稅收據,指他的一首作品半年有13萬人次收聽,卻只有12.21元收入,少得連茶餐廳也吃不起。他受訪時提到,除網上平台,收入還來自唱片及電台播放率等,不過收入不多,「以前譚詠麟的唱片可賣過百萬隻,只要唱片出版,製作團隊就有收入保障。現時唱片收入低,有機會一首歌只得3位數字版稅。」轉戰網絡,就代表收入會上升?王仲傑坦言一切靠「彩數」,「要博每首歌紅不紅、HIT到多久,才會有相應的版稅收入」。

但對唱片公司來說,可以增加曝光率,同時節省成本就是「王道」,唱片製作成本高,因此無奈遭到淘汰。他透露,近三年的出版作品中只有約兩成會收錄於唱片,「(唱片公司)不再需要一個實際的載體出歌,用一隻碟去記錄歌手一年錄製的歌曲,寧願揼本做網上宣傳及拍MV。」

「無法不面對時代巨輪的輾壓。」是傳統店舖的「死因」之一。(梁鵬威攝)

店舖欠特式 轉型「於事無補」

唱片業萎縮,公司努力轉營,力求「垂死爭扎」,引入大量的生活品味產品。可惜無線耳機AirPods興起,令HMV最暢銷的耳筒生意大幅下降,數月來生意急跌,擴音機市場上亦有飽和迹象。門市整體生意下滑,陷入經營困難,HMV數碼中國零售業務董事蕭定一更直言生意受盡衝擊,「去到一個難以重整的地步」,唯有減除實體店的開支,將資源及精神集中在網上串流的市場上。」

努力過後仍然失敗,冼日明分析稱,這與店舖欠缺獨得性有關,「香港租金成本好高,而且這類店不同餐飲,可以加快流轉率,令turnover(營業額)增加。早幾個月我都有去過HMV,影碟減價減到10元都沒有人買,就算有咖啡店,佔用了空間卻不足以吸引客人留下,營業額又不足,最終只會蝕本。」

多年歷史的HMV決定清盤,全線結業各分店。(梁鵬威攝)

已屬「夕陽行業」 重開或是苟延殘喘

無獨有偶,HMV的「同類」美國家庭影視娛樂供應商百視達,早於2013年亦申請破產。高峰期時擁有超過6萬名員工和9000家商店,當年競爭對手Netflix江河日下,百視達一度有機會收購,卻對此嗤之以鼻,自信可將Netflix殺過片甲不留。最終結局是Netflix蒸蒸日上,而百視達只是苟延殘喘。

面對時代衝擊,HMV仍「死心不息」,更表示清盤期間,清盤人將持續尋找新投資者以重開HMV零售業務。惟冼日明直言這類唱片舖已屬「夕陽行業」,「與其花時間去經營,不如投資其他新興、上升緊的業務啦。」始終HMV也是眾人集體回憶,即使明白終有一日會遭淘汰,或許大家只想按下慢播鍵,享受最後行「CD舖」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