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Shopify季度收入飆一倍 港台一哥︰2023的計劃現在就做!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過去一年,宅經濟興起,網購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隨着全球多國開展大規模新冠肺炎疫苗注射計劃,似乎疫情將會逐漸受控,電商市場未來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

加拿大市值最高企業、電商開店平台Shopify,其香港及台灣市場主管吳岱融(Frankie Ng)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疫苗若能大規模應用,各行各業有望逐漸復甦,特別是旅遊業、酒店業及零售業,惟認為疫情過後,電商亦不會消失。他估計,商戶將會使用O2O(線上及線下)策略發展業務,以發揮互補作用,皆因網店是24小時運作,又免卻了租金及人手成本,可以做大「生意個餅」;而實體店則可以向客人提供更多購物體驗。

Shopify主要協助中小企業建立網店及提供營運服務,平台擁有超過100萬名商家。(Shopify Facebook 網頁圖片)

Shopify成立於2006年,總部位於加拿大渥太華(Ottawa),是雲端在線商店和零售銷售點系統的網店平台,為超過17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萬商家提供服務,2015年上市後,股價扶搖直上,最新收報1,188.92美元,較招股價每股17美元,勁升68.9倍;現市值突破1,450億美元,成加拿大市值最大的上市企業。

平價月費 吸引中小企

作為電商開店平台,商家可透過Shopify架設電子商務網站,作多渠道銷售、庫存管理、送貨服務、市場營銷、建立會員制度及積分、提供AR或VR購物體驗、銷售數據分析等,並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

目前Shopify主要提供3款月費計劃,分別是29元、79元及299元(美元‧下同);公司另有為大型商戶設計最高級別訂購服務Shopify Plus,月費為2,000元起。吳岱融說對企業來說,開設自家網店成本高昂,估計最少需要20萬元,並要額外聘請員工開發、管理及定期維護網站,公司最普通的月費計劃只需29元,是以便宜的價格提供較全面的服務,吸引了不少中小企使用該平台。現時平台內超過一半的客戶為中小企,主要類別包括:時尚與服裝、電子產品和健康美容行業等,也有一些本地知名品牌是其客戶,包括雀巢、蘭桂芳集團、OnTheList等。此外,Shopify設有App store(應用程式商店),就像手機內的app store一樣,商戶可自行揀選免費或付款購買所需要的Apps,為網店增加更多功能。

Shopify的App store內有逾5300個App,類別包括:店舖設計、市場營銷、消息推送工具、翻譯軟件等。(黃舒慧攝)

自家網店助「孖實」客人

市場上有不少網店平台「巨頭」,被問及在Shopify開店有甚麼好處,吳岱融認為亞馬遜及淘寶等網店平店就像一個marketplace(市集),顧客搜尋一種貨物時,這些平台將會顯示同一貨品在不同商家的價格及詳細資料,又會向客人推薦其他類似的產品,客人有機會轉至光顧其他店舖。另外,商戶更可付錢,讓自己的商品在搜尋結果中排得較前,變相令廣告預算較少的中小企較難做到生意,而Shopify則可讓商戶建立自家的網店,培養更多忠誠顧客。

疫情加快了企業數碼轉型的步伐,Shopify的生意得以逆市增長,截至去年9月底,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上升96%至7.67億美元。吳岱融坦言以往很多中小企未必會想做電商業務、或者覺得做網購平台是很複雜,疫情期間,他們會主動來找公司,希望開拓網購業務,「我們本來打算2023年做的計劃,現在就要做!」

與中國、英美等地相比,本港網購市場發展仍較緩慢。他引述數據估計現時香港電商市場在整體零售的滲透率只有12至14%(資源來源:GlobalData),中國則是16%(資源來源:eMarketer, China eCommerce 2020),美國更達32.4%(資源來源:eMarketer, 2020年10月),故相信隨著網購日益普及,未來香港網購市場仍有不俗的發展空間。不過,香港地方細小,人口稠密,市民購物相當便利,將會阻礙他們網購的意欲;加上在大部分網上平台購物後,均需要2至3日才可收貨,難以滿足到市民的即時需要,故他建議本港電商平台應提升物流效率。「Amazon Prime都做到全美國一日內送貨,中國可能是早上下單,下午就收到貨。如果要等這麼久,市民情願會自己出去購買。」

電商世界競爭激烈,吳岱融笑稱自己很歡迎競爭,愈多競爭將可以有利電商市場健康發展。(黃舒慧攝)

籲商戶靈活變通 更重視節日商機

Shopify被外界視為亞馬遜的主要競爭對手,吳岱融坦言電商平台「一定有競爭」,但公司不會太過留意對手做甚麼事情,只希望做好本業。事實上,Shopify更支援亞馬遜、Facebook、Instagram等銷售渠道,希望向賣家提供更多選擇,並讓消費者自行選擇在哪個平台購物。他續道香港市民網購時會到不同平台格價,之後才會下單,又會使用集運,以節省運費,是較為精打細算的消費者。

本港經濟前景欠佳,市民消費意欲亦持續低迷,吳岱融建議商戶要根據市況來調整經營策略,並需注意節日商機,因為經濟不景下,人們傾向節省日常開支,以及有延遲消費的行為,等到「大時大節」減價時才會購買心頭好;不少商戶為了多做生意,會延長節日促銷活動日期,而平日則不會提供太大折扣。「商戶最重要是秉持着開放的態度,便能善用不斷變化的環境,靈活變通,也許去年疫情令環境艱難一點,但今年可能就會有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