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民聯倡重建19條舊公屋邨 稱可增加13.5萬個單位

撰文:劉錦華
出版:更新:

經民聯今日(2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推動公屋重建研究報告」。 立法會議員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政府可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大型公屋重建計劃,從而增加公屋單位數量,減少輪候冊人數。
報告建議政府可以重建19條樓齡超過40年的公共屋邨,包括模範邨及西環邨等屋邨。報告估算,重建後可提供多達20萬個單位,比原本單位的數目多出約13.5萬個單位,稱可滿足現時最少一半輪候冊上的申請。

盧偉國補充,現時未來數年的公屋建屋量遠遠達不到《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 ,而一般公屋的申請者需要5.4年才可以上樓,距離3年的目標甚遠,加上獲安置的公屋個案比新登記輪候個案少,供應「愈追愈落後」。

林健鋒:應盡用地積比 及放寬高度限制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稱,政府不應對重建舊公屋屋邨採取拖字訣,否則「問題永遠解決唔到」,而此方案更不需要另覓土地。

林健鋒補充,政府可考慮每年制定重建推展計劃,及設立公屋重建基金以應付重建。而重建公共屋邨時,亦可以盡用地積比及放寬高度限制,盡量提供更多公屋單位。政府亦應考慮在舊屋邨內的社區用地,例如空置學校,球場,社區中心等地方興建安置屋邨,令受影響居民維持社區網絡,無需重新適應新環境。

經民聯提議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大型公屋重建計劃,從而增加公屋單位數量,減少輪候冊人數。(資料圖片/黃廸雯攝)

另一位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亦稱,政府可以考慮改建工廈作中轉房屋,以及讓受影響居民優先購買綠置居單位。

應研土地收回條例 可考慮郊野公園邊緣建屋

被問及如何看待其他房屋政策,林健鋒表示,運用土地收回條例是要兼顧新界人的感受,並諮詢相關持份者。盧偉國則稱,政府應務實研究引用土地收回條例,尤其其補償機制要有彈性及透明度,亦認為可考慮在郊野公園邊緣建屋。

認為空置率非對症下藥 憂稅項轉嫁消費者

此外盧偉國認為,現時香港私人樓宇空置比率不高, 「睇唔到有人囤積居奇」,而徵收空置稅的後果可能會轉嫁至消費者,「可能冇人受惠於呢個方案」,並指空置稅並非對症下藥,最重要的是解決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