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公投牌成泛民「殺手鐧」? 成名:須符三大條件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區議會選舉即將到來,而社會的撕裂對立更趨嚴重,交纏成一股緊張而微妙的氛圍。曾在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競選團隊擔任「軍師」羅永聰日前受訪時,建議社會可用「公投」心態看待今次選舉,視之為一場「總表態」。
《香港01》訪問兩位政治學者,評估泛民打「公投牌」的可行性。其中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指,建議值得考慮,但認為如公投要做得最有說服力,須符合三大條件:包括由民主派政黨聯席發起、設定清晰公投議題、有大學民調支持。他認為,一場成功的「公投」可作為一個溫度計,提供一個更準確的指標向政府施壓。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則對「公投」持保留,認為目前的民意已經相當清晰,而過去數個月政府亦拒絕正視政治訴求,即使通過變相的「公投」表態,能否帶來實際效果,仍屬存疑。

羅永聰較早前受訪時指,是次區選可被視為一場「公投」。(資料圖片)

成名:如達公投效果 可作有效「溫度計」所謂「公投」牌,即將今次區選設定為一場對某特定議題的表態,例如是否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支持五大訴求,甚至對現屆政府的一次立場展示,變相模糊化各候選人的獨特性,而突出泛民與建制的二元對決形勢。

成名指出,建議可以考慮。他認為,如果是次區選成功做到公投效果,不單可在下屆特首選委會中多取117席,亦可以對政府施加更大壓力:「(選舉結果)可以加多一個溫度計,向政府明確表示公眾唔收貨,必須切實回應民意。」而無論如何,當民主派可以在區議會取得更多議席,至少區議會也無法再做政府的「啦啦隊」,泛民的地區樁腳也會更強,對明年立法會選舉更有利。

成名建議,如果要讓公投做得更有說服力,需達到3個條件:

1. 組成一個較具代表性的非建制團體,例如由泛民主派發起,組織一個公投聯席會議;

2. 公投議題要夠清晰,例如是否堅持五大訴求,或是否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甚至對現屆政府的立場表態;

3. 掌握了清晰的議題後,委託具公信力的民調機構,例如大學民意研究所,作一個公投民調,問兩個範疇問題:一,是否同意今次選舉作為一次變相公投;二,是否同意以有關議題作公投單一議題。當得到六、七成同意,就可以考慮啟動。

不過成名提醒,現時距離選舉只有一個多星期,一切來得很急,做之前要考慮清楚有沒有足夠時間醞釀。

成名(左)及馬嶽(右)分別剖析「公投牌」的建議。(資料圖片)

馬嶽:「公投」成敗難有客觀標準 政府拒回應民意也無用

馬嶽則以較審慎的角度看待「公投」的建議。他表示據觀察所得,現時已有部分民主派區選候選人嘗試將政治議題,捆綁在選舉之上。不過因為今年的政治氣氛本身已趨於對立和壁壘分明,比2003年更甚,到底再將政治訴求捆綁在選舉之上,還有沒有實質作用,他抱疑態度。

他又指,反修例抗爭爆發5個月以來,不論是民調還是街頭抗爭,顯示出的民意已相當清晰,例如對警方執法手段的不滿、政制的不民主等。「但政府到今日都refuse to acknowledge(拒絕承認)呢啲問題,唔肯面對,就算通過區選表達咗意見,係咪真係幫助到扭轉局面呢?」

馬嶽同時指,一場「變相公投」的成功與失敗,本身就難有客觀標準:「把尺喺邊?贏多幾多議席,先係足夠表達民意呢?到底嬴200席、220席、230席,有冇好大分別,會迫令政府聽從民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