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林鄭Vs李顯龍打抗疫戰公關 何安達:港府完全不合格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本港武漢新型肺炎疫情未有緩和跡象,特區政府應對疫情表現備受批評,輿論上處於下風,而社會上亦瀰漫一股恐慌情緒,市民紛紛搶購日用品和糧食。自然地,近日有不少人會將港府打抗疫戰的表現,與其他鄰近地區政府作比較。
誠然,每個地方面對的疫情、實際情況都不同,需要的措施很難直接比較,但同樣面對民間的恐慌,單論政治公關應對和公眾觀感,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前日在社交網發布三種語言的講話片段,內容相當有鼓勵性,既展示出政府應對疫情的長遠計劃,亦起安撫民心作用;相較之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處理疫情不時「失言」,推出措施又被指「擠牙膏」。
前新聞統籌專員何安達分析,特首今次政治公關表現「完全不合格」,部分言行進一步挑起矛盾,應該戒掉「呃嬲」語言。

▼疫症下的香港 不正常的日常▼

+11

—、穩定民心 李顯龍:口罩庫存充足 林鄭:有採購途徑請轉介政府

作為政治領袖,面對災難時首重穩定民心,即使有多困難都需要展示政府有能力帶領大家走出困局,否則底下的人自亂陣腳,問題會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新加坡截至2月8日中午,有40宗確診個案,比香港更多,當地政府上周五(7日)提升防疫警戒級別至第二高的橙色,與2003年沙士時期同級,當日起大批市民到超市搶購食物和日用品,包括廁紙、即食麵、白米等,和香港上周開始出現的情況類似。

面對搶購潮,李顯龍明確表示:「我們有足夠的柴米油鹽。快熟麵、罐裝食品、連衞生紙也貨源充足。希望大家可以用平常心對待,不用急著大量囤積生活必需品」,並提到如果大家都去超市搶購物品,貨源就肯定無法滿足大家的需求;對於口罩,李顯龍在英文版發言中提到「實際上,我們存有充足的口罩和個人防護設備」。

相對之下,林鄭月娥曾多次表示市民無需擔心食品和其他日用品的供應,呼籲毋須搶購,但對於口罩問題,林鄭的說法令大眾甚至政府內部都不放心。上周二(2月4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林鄭指政府的口罩採購工作「不太成功」,更一度表示已對各政府部門下「限罩令」,如不符合指定條件,官員「戴咗都要除返」,引起公務員反彈,林鄭翌日為言論道歉。

林鄭日前見記者時表示,「政府目前的口罩庫存一點都不充裕」,並呼籲社會各界「如果有採購(口罩)途徑,方便的話,亦請他們轉介給特區政府」。其實政府向民間機構尋求合作是很常見的事,只不過由一名政府首長公開承認採購口罩失敗,並反過來求外界提供採購方法,那就是政治姿態問題了。

李顯龍發布講話,表示政府有足夠口罩和防護裝備。(影片截圖)

二、政治語言 李顯龍展同理心 林鄭用字強硬

處事圓滑也是政治領袖的重要能力指標,如何調校適當的用詞、準確傳遞信息、用貼地的言辭展現同理心、將負面的事情說成積極、調和而非增加矛盾,是最考技巧之處。

雖然新加坡確診病例比香港更多,與香港一樣出現難以追蹤的本地感染個案,但李顯龍在講話中的用詞,明顯經過細心準備,內容具鼓勵性、用字相當正面。例如他在中文版發言中提到「最大的問題不是病毒的問題,而是我們如何維護我國的社會凝聚力」、「應該做的,能夠做的,政府一定會去做」。片段最後,李顯龍再盛讚:「我很欣慰,也有不少國人,發揮愛心,互相關懷。」

在英文版發言中,李顯龍對於民眾的恐慌情緒未有苛責,而是嘗試展現同理心:「恐慌和焦慮是人的正常反應,在未知的疫症中,我們大家都希望保護自己和家人,然而恐懼比起病毒本身的禍害更大。」他呼籲國民停止互相指摘,團結抗疫,又指新加坡人在艱難時刻體現互助精神:「這就是新加坡人,這就是我們(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Singaporean. This is who we are)。」

林鄭批醫護罷工 「不會得逞」

林鄭近日回應肺炎疫情和應對措施,部分用詞展現出一種強硬態度,例如2月3日林鄭宣布進一步關閉關口,只留下深圳灣、港珠澳大橋、機場三個入境口岸,被問到是否和醫護罷工有關,她斬釘截鐵否認,形容醫護罷工的做法是「用極端手段威逼政府,對公眾利益有害,絕不會得逞」。

如何回應醫護罷工的訴求、如何限制入境,政府自然需要有內部研判和立場,難以事事滿足所有人,但表達手法或有更好的選擇,始終大戰當前,團結整個社會才有望打勝仗。

林鄭月娥較早前一度表示對官員和公務員戴口罩下達「限罩令」。(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三、傳遞清晰、準確訊息 李預告可能措施 林鄭朝令夕改

政府決策要有效服眾,就要展現周詳計劃,清楚告知民眾具體的措施內容、下一步會如何做,感受到政府有詳細部署。

李顯龍在英文版發言中,提出一旦疫症進一步擴散,醫療系統將無法應付所有的患者,部分輕微症狀的患者,有可能需要留在家中養病,讓醫院集中處理嚴重的個案,但李顯龍表明:「我們暫時未走到這一步,但我們會事先考慮,並預料未來的步驟。我們告知大家這些可能性,好讓大家有心理準備。」

林鄭曾稱不徵用屋邨作隔離

林鄭政府未有做足的一點,例如檢疫設施安排,農曆新年前外界完全不知道政府有計劃在民居附近設立中心。直到年初一,衞生署署長陳漢儀突然宣布,會安排房署未入伙的粉嶺公屋暉明邨,改裝為檢疫設施。

由於消息相當突然,外界毫無心理準備,選址亦被指接近民居,結果檢疫設施選址引來反彈,附近居民激烈示威。政府其後宣布擱置計劃。林鄭月娥亦表明不會再選用未入伙的屋邨作隔離營,豈料不出一星期,政府決定選用火炭駿洋邨作為檢疫中心,林鄭解釋稱是因應按疫情變化,呼籲當區人士諒解。

何安達(右一)表示,特區政府今次疫情處理,政治公關上完全不合格。(資料圖片)

何安達:林鄭應戒掉「呃嬲」語句

何安達向《香港01》記者表示,林鄭政府在應對今次疫情的政治公關手法上,表現「完全不合格」。他舉例指,林鄭回應醫護罷工,直指激烈的政治手法不會得逞,質疑林鄭自行將事件政治化:「這個(疫情)本身不是政治危機,但特首你自己把它看成政治危機,然後用政治手法去處理。」

他認為,即使醫護罷工真的有政治目的,林鄭作為特首,責任就是沉住氣解釋立場,「就算你做唔到,你都有責任去俾佢哋鬧一次」,「得逞」這些言論會令人討厭,覺得她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製造更多分歧,這類「呃嬲」語句應該戒掉。

何安達同意,林鄭政府在檢疫設施的決定上,決定太過突然,地區反應大是正常。他不明白,外界提出的遠離民居方案,政府為何不優先考慮:「你突然『boom』一聲說要徵用一個快將入伙的居屋或公屋,附近的居民就會很大反應。如果你說,我們會先用酒店、軍營等等,這些選項用完都不行,那迫於無奈也要用到公屋、居屋,那大家看起來才會覺得合理。」他又指,市民很多時候不是怕壞消息,而是政府需要先告訴市民下一步會如何,讓大家都有心理準備,那市民才會願意和政府共渡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