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林鄭稱改革非因北京施壓 否認通識科變政治犧牲品

撰文:潘希橋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28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認為通識科的改革並非政治凌駕專業,由始至終都相信是專業領航,她又認為香港社會出現的問題,並非簡單地因個別科目引起。另外,林鄭接受電視台專訪時透露,改革通識教育方案並非因為北京壓力,強調科目本身存在不少問題。

林鄭月娥出席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時表示,通識科推行至今已有10年,基礎是要令到學生明辨是非,擁有擴展知識的基礎,包括了解歷史背景,即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本法源於憲法及一國兩制等。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改革通識科。

對於通識改革後會否保留「批判性思考」的學習目標,她直言不記得通識是要培養「批判性思考」,認為這是一個通識異化的情況,將通識變成什麼都要反對,從擴展知識基礎,變成辯論時事的場地,學生容易受到「指導性意見」影響。她又強調,通識科改革不代表容不下國家的負面批判。她說不是每件事反對才具批判性,並非接受政府及《基本法》說法就不夠批判。

對於外界有聲音指,政府視通識科目為政治的代罪羔羊和犧牲品,她直言不認同說法,指除了建制團體,也有其他教育團體覺得通識科需要調整,不能將通識課議題二元化為政治立場的表達,亦絕不是政治凌駕專業,由始至終都是專業領航。

另外,林鄭月娥接受電視台專訪時透露,改革通識教育方案並非源於北京施壓,強調科目本身存在不少問題。而對於有關方案提早在施政報告中公布,是因但傳媒提早披露了有關資訊,為免引起社會遄測因此提早在施政報告公布。她認為有關改革應在下個學年落實,不認為會激化退學及移民潮。

林鄭月娥:「如果可以處理到課程、教科書,或重新培訓,我覺得越早(推行)越好,因為我們看到這科真的有點問題。我看不到學習這些內容為何會令他們如此擔心,反而如果有人認真地看看,曾經一些所謂通識的,不是教科書,因今年未有教科書,即一些教材,你才真的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