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回港易6小時「彈弓手」之謎 傳高層介入 建制批欠全盤考慮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昨日(22日)上演「反轉再反轉」戲碼,衞生署下午公布由於廣東省錄得一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當地將改列為「中風險」地區,翌日起不能透過「回港易」計劃返港。消息公布後,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隨即在社交網開火,稱如果一宗個案就要即時叫停,「用這個尺度,香港和內地通關無望」。同日晚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稿即轉軚,改口稱廣東省未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回港易」計劃的安排會暫維持不變。
同一日內,政府不同部門分別就同一議題表達完全相反的立場,自然引起外界關注,政府決策過程出現什麼問題?《香港01》綜合多方消息,衞生署下午公布安排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已經知悉,只不過,政府內部懷疑未經充分討論、評估外界反應以及所帶來的影響,結果消息在親建制陣營內「激起公憤」,驚動港府高層介入,是以「彈弓手」收回成命。

公布不足六小時即改 梁振英言論惹聯想

事緣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於昨日下午4時半的疫情記者會主動提到,廣州荔灣區出現個案,政府將於周日起將廣東省列入「中風險地區」,市民不能以「回港易」經廣東省抵港,更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將於稍後公布措施。

翻看片段,張竹君當時是跟稿宣讀,明顯是衞生署早有預備,並非「爆肚」;食衞局於晚上7時15分所發的新聞稿,亦指「由明日起,所有在入境前14天內曾到過廣東省的人士,並不符合「回港易」的相關指明條件,該些旅客須於抵港後接受14天強制檢疫及強制檢測的安排」。因此將廣東省列入「中風險地區」,肯定曾經進入政府議程內。

同日晚上8時許,梁振英在社交網開火,提出「三不解」質疑港府做法,指廣東省其餘地方面積比廣州市面積大23倍,為何廣州有個案,全省就沒有「回港易」。他以澳門為例,曾到過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街道錦龍社區的入境人士,需按當局要求在指定地點接受14天醫學觀察;其二,用這個尺度,只要新加坡有一宗個案,從新加坡來港的旅客就要隔離,反問香港和新加坡的旅游氣泡還有沒有可能實現;其三,如用這個尺度,香港和內地通關無望。

結果晚上10時29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新聞稿,指廣東省並未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將「中風險」範圍收窄至確診大廈,「回港易」計劃的安排會暫時維持不變,由公布到取消前後未夠6小時。梁振英隨即在社交網截圖該新聞公報,留言指「歡迎特區政府從善如流」。

梁振英陣營近月非常活躍,高調評論現屆政府表現,外界廣泛猜測梁是否有意再度參選特首。無論最終「官方說法」是如何,政治觀感上,外界亦容易覺得梁振英的言論,與政府更改決定有莫大關係。

張竹君昨日在主體發言中,主動公布廣東省「回港易」將會暫停,從神態可知是照稿宣讀,絕非「胡亂公布」。(《香港01》直播截圖)

訊息於藍圈「內爆」 傳驚動港府高層

有建制中人指,昨日衞生署公布暫停廣東省「回港易」安排後,消息瞬即在建制圈子發酵,有人批評當局決定離譜、兒戲,指廣州只有一個病例,且內地政府反應迅速,看不見有很大風險,質疑是公務員官僚、只按本子辦事,未顧及實際情況。該人指,今次事件與安徽、遼寧錄得個案後暫停「回港易」不同,一來只有廣州荔灣區一個個案,二來廣東省與香港關係密切,大批港人在此經商、生活,來往頻繁,批評當局作決定前未有考慮大局,「香港目前最重要是爭取通關,你突然煞停『回港易』,廣東省政府、中央會怎樣想?」

該人又指,據聞事件驚動至港府最高層介入,政制局晚上即發稿改稱現行安排不變。至於梁振英發文提「三不解」是否有影響港府決策,該人笑言「CY在『藍絲』陣營有影響力,但在現屆政府沒有。」

另一名資深建制派人士指,將整個省列為「中風險地區」,是非常重要的決定,涉及廣東省影響更是極廣,政府內部應該經過仔細商討才公布,但從衞生署昨日的表現來看,相信他們和政制局都沒有做如此重要的工作。「內地不同地方,偶爾也爆發一、兩宗本地個案,但是否每次也一刀切全省變中、高風險呢?一旦叫停廣東省(回港易)影響又可以有多大呢?有沒有研究過?但很明顯沒有,欠缺全盤考慮,又不了解具體情況,部門之間連基本溝通都沒有。」

▼澳門現行做法▼

湯家驊:防疫工作最忌訊息發布混亂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自昨日衞生署公布有關叫停「回港易」的訊息,短時間內收到很多身處潮州、佛山和深圳的港人求助,質疑政府叫停計劃的準則,「整個廣東省那麼大,廣州有一宗個案,明明與潮州無關,突然這樣叫停打亂了整個回港計劃。他們跟我說:(政府)有沒有搞錯?」

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表示,廣州市荔灣區出現確診個案後,當地政府已立即封區檢測,未有影響廣東省其他地區,若因此叫停「回港易」並不合適,港府其後改變立場是正確做法,但稱不清楚港府決策過程。另一行會成員湯家驊亦稱,不知道相關決策過程,明白衞生署出發點可能是希望謹慎處理,但認為防疫工作對外發布訊息最忌憚是訊息混亂、一時一樣,否則可能予人觀感,政府對防疫工作拿捏不穩妥,類似事件應該盡量避免。

有不願具名的建制派人士則向筆者慨嘆,政府經歷疫情初期口罩荒、5000元「確診津貼之亂」、疫苗產地以及市民能否選擇接種何種疫苗爭議,理應知道公布新措施前必須慎重充分評估社會反應,但時至今日,官方訊息公布仍是這麼混亂,反問政府到底有沒有從錯誤中汲取過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