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批回歸後國民教育遭污名化 須理直氣壯在港推愛國主義教育

撰文:潘希橋 周皓宜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10日)早上出席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她指社會各界須理直氣壯地在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藉以糾正青少年的價值觀。
林鄭指出,香港在回歸前甚至回歸後,並沒有有系統的愛國主義教育,批評別有用心的人和傳媒大肆污名化推動國民教育的工作,並藉此破壞學生對國家的觀念和認同,遺害甚深,而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者與外部勢力,利用香港較複雜的社會政治情況,刻意誤導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模糊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甚至激化了他們的思想,鼓吹他們進行極端的行為。

+1

林鄭表示,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創造了奇蹟,讓人民擺脫貧窮,在國際舞台壯大,而推動千千萬萬中國人的,便是愛國主義教育。她以自身經歷舉例,指認識和學習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和中華文化是建立愛國主義的基礎,「我們小時候學習中國節日時,都會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我們唸岳飛的《滿江紅》時,都會被這首詞的慷慨激昂和岳飛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林鄭又指,昔日聽到長輩講述日軍佔領香港三年及八個月的事,亦會在哀嘆戰爭帶來苦難的同時激發愛國之心,她指自己在進大學後到訪內地,看到到如今為止的飛躍發展,產生強烈國民自豪感。

稱愛自己國家在古今中外都是「天經地義」

她又說,愛自己的國家在古今中外都是「天經地義」的事,而背叛國家都被視為非常嚴重的罪行,是「天理不容」。林鄭表示,香港在回歸前後都沒有系統性的愛國教育,但一項推動國民教育的工作,卻被別有用心的人和傳媒大肆污名化,遺害甚深。她進一步批評,稱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者與外部勢力,利用香港較複雜的社會政治情況,刻意誤導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模糊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甚至激化了他們的思想,鼓吹他們進行極端的行為,因此社會各界要攜手合作,理直氣壯地在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藉以糾正青少年的價值觀。她又引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指「愛國愛港是對青少年最基本的要求。」

林鄭指,政府已從多個渠道推動愛國教育,包括將中國歷史科列為必修科,下一個學年起亦將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科,希望學生掌握一國兩制,以及憲法和基本法構成的憲法基礎。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則表示,當局為教師提供了與國家安全的網上研討會,與內地的專業交流活動,讓教師更了解國情。(梁鵬威攝)

楊潤雄:航天科學團訪港是很好的愛國教育活動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則表示,當局為教師提供了與國家安全的網上研討會,與內地的專業交流活動,讓教師更了解國情。局方亦會在初中教材增加經典篇章,安排了解國情全方位發動,從國家角度思考問題,例如最近航天科學團訪港,便是很好的愛國教育活動。

曾鈺成:年輕人愛國教育效果似乎不進則退

培僑教育機構副主席、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相比回歸前的條件,回歸後國民教育變得光明正大、香港青少年了解國家的機會亦比較多,加上國家發展,理論上客觀條件已進步,但如今在年輕人愛國教育的效果似乎不進則退。他認為歸屬感和認同感是關鍵,如果市民感受不到國家發展跟自己有關,就算國家發展壯大亦難以提升身分認同,當局在這方面仍有大量工作。

曾鈺成續指,香港過往對基本法教育,都是強調權利多於義務,並且給予外界的印象是香港居民權利和義務是僅在一國兩制下才受保障,聚焦在內地和香港法治上的差異,很少會提及兩者在文化和語言的「共同性」。他認為如果市民看不到自己身處地方與內地的「共同性」,則很難孕育出認同感。

+7